(两会观察)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会否成常态?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李纯)继全面推进“加强针”接种后,中国官方近期开始了疫苗“混打”的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是否会成为常态?还需要打第四针、第五针吗?……中国后续的免疫策略持续受到关注。
资料图:市民在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 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
在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看来,回答上述问题为时尚早,因为“每一个决策都是由那个时候的风险效益分析所确定的”。他表示,目前,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效益的认识比较明确。中国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在充分掌握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作出的严谨决策。
所谓异源免疫序贯接种,就是民间俗称的“混打”,简单来说就是先后接种出自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中国官方提出,完成全程接种3款灭活疫苗的目标人群,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二选其一即可。
研究表明,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此前在一场官方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序贯免疫是免疫策略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在科学证据基础上提出来的一项决策。
中国为何在此时开展序贯接种?这一免疫策略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此前指出,对于一些变异性很强又很难对付的病毒,经常采用序贯免疫的方式。
根据国内外试验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免疫的免疫原性结果良好,中和抗体百分之百阳转,抗体滴度得到提高,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其副作用较单独使用相同或更低,没有看到额外的副作用反应。序贯免疫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验证。
疫苗的研发与使用离不开科技支撑。早在疫情发生之初,中国就已部署5条技术路线,即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同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抽取“三针”剂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准备为选择该种疫苗的市民接种。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相关科研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为疫情防控带来助力。在3月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上,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中国已有3个灭活疫苗、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1个重组蛋白疫苗附条件上市。mRNA疫苗与DNA疫苗的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就在本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为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增添了选择。
同样扩充抗疫“武器库”的还有新技术疫苗。据王志刚透露,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究中,进展顺利。这款疫苗正是由康希诺研发的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
朱涛介绍说,这一采用新型给药方式的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的安全性和抗体水平均好于现有的肌注式疫苗,不良反应显著下降,用于加强免疫可以将中和抗体水平提升10倍以上。他还透露,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是在序贯接种的条件下进行的。
有了多条技术路线、多款疫苗储备,中国民众不必担心“疫苗能否打得上”,但“后续是否还要打”成为不少人的关切。鉴于接种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抗体水平下降,以及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不断出现,有观点认为,接受加强免疫接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打完‘加强针’后是否还需打第四针、第五针?这个问题目前还是个科学问题,还需要时间来回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苗未来的接种策略将会根据病毒特性、疾病流行、疫苗特性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
截至当前,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1.6亿剂次,全程接种率在87%以上。高福指出,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能够防重症、防死亡。“现在还是呼吁大家要把疫苗打起来,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朱涛也认为,应该针对一些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加强免疫。中国开展序贯加强免疫是一项基于研究数据的严谨决策,可以发挥不同机制间的互补作用,带来更全面、强效的保护,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