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每逢黄金周和小长假时,景区人满为患的景象一再上演,造成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多。超负荷的接待也加速了景点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严重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尤其是近两年,节假日高峰出行的现象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建立一种更自由、更有效并且能为群众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的放假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带来了《关于探索实施错峰放假制度的建议》。
杨雪梅表示,近两年来,每逢疫情管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旅游业就会迎来“报复性”增长期,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杨雪梅认为,实施错峰放假制度能较好地缓解黄金周和其他各个节假日交通和景点接待承载压力,也是保障安全出行的有效措施。在目前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也能降低人员过于集中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虽然国家和地方此前已有文件出台,鼓励实行弹性作息制,倡导各企事业单位推行2.5天的休假政策。但仅有鼓励和倡导的政策仍然缺乏推动力。”杨雪梅表示。
据此,杨雪梅建议,首先由国家层面研究相关办法,以主要法定假日为基点,向前、向后延伸,既要保证假期的相对统一,又要做到错峰放假。各地区、各单位可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意愿合理安排职工错峰休假。各学校可上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寒暑假放假情况。
杨雪梅强调,除了落实错峰放假,还要完善与错峰放假相配套的薪酬标准、企业补助、劳动力管理模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杨雪梅还建议,各单位可以将执行错峰放假制度纳入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并组织专班不定时进行检查、督导,同时鼓励群众监督相关执行情况。
“要让错峰放假制度不再是‘盆中景’或‘水中月’,而是成为减少交通堵塞和景点压力的‘修复剂’,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稳定剂’。” 杨雪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