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文:理性思考 图源:视觉中国
近几年来,中考“五五分流”成为越来越热的吸睛话题。据腾讯网报道,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小学到高中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微博上关于该建议的讨论也冲上热搜,阅读量单日突破数千万。
一、为何要搞“中考分流”?
简而言之,“中考分流”的政策,来自于“技工荒”和中职学生人数的不断下滑。据媒体报道,在国办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提到,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
从市场供需来看,最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即岗位需求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更达到2以上水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达1000万人。
一方面是职业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却是中职学校因生源减少,学校总量不得不随之减少。
根据教育部2022年3月公示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中职数量减少了2571所,招生人数少了138万人。显然,出台相关中职政策,与中职在校人数急剧下滑的现状,有必然的关系。
对于广受关注的“中考分流”问题,根据教育部回应“实行普职分流非常必要”,因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如此看来,相关部门出台“中考分流”政策,让50%的初中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以满足市场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便能明白出台相关政策的初衷了。
二、家长如何看“中考分流”?
图源:院长熬鸡汤
因为中考关系到适龄青少年在初三毕业时面临的人生重大抉择,“中考分流”政策受到亿万家庭的高度关注,自然可以理解。
那么家长是怎么看待“中考分流”的呢?据一项针对2000多家长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家长认为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上大学,才是最佳道路”。
95%以上家长认为尽可能让孩子上大学(图片来源:“中考分流”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由调查结果可知,“中考分流”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因此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中考的录取率下降,学生要想上普通大学,肯定必须先考上普通高中,而考上高中则必须经历中考,那么这意味着中国教育升学考试的瓶颈“卡”在中考阶段。
而如今大学的录取率,普遍超过了90%。既然90%的高中生能够上大学,为什么非要在学生智力不成熟、人格不成熟、世界观不成熟的初三阶段,强行进行五五分流呢?
三、“中考分流”能解决“技工荒”吗?
另一方面,借助“中考分流”支持中职发展,从而解决“技工荒”问题,这个依据也受到专家的质疑。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也认为,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工厂企业需要开“数控机床”的“高级蓝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工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达不到未来智能制造业需要高级“蓝领”的要求,不能满足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的确如此,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低端教育”。事实上,随着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数控机床等高科技手段和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恰恰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无法掌握先进技术,自然无法满足现代技术条件下工业生产的要求,反而很快被先进的技术所淘汰。
因此,以“满足技工人才需求”为理由,在初中就将学生分流,显然无法达到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解决不了“技工荒”现象。
原有的中职学校办学环境、学风学纪、师资水平等各方面,目前还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很多家长担心过早进入社会工作,会对身心不成熟的孩子会有不利影响,因此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18岁就开始工作,因此会采取各种措施,让孩子尽可能考上高中。所以,通过中考来“强制分流”,既不能解决合格技工短缺的问题,也不能得到绝大多数家长的支持。
四、“强制分流”加剧了“剧场效应”
近些年来,一些教培机构被质疑“贩卖焦虑”,造成中小学生不得不层层加码,疲于奔波在各类培训班之中,从而显现出众所周知的“剧场效应”。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教培机构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击,抑制辅导班满天飞的效果的确非常鲜明。
剧场效应(图片来源:搜狐号牛妈彭小蹦)
然而如果只打压培训机构,而不考虑因“中考分流”而引发家长和学生对补课产生的实际需求,表面上地面上的培训机构不复存在,然而实际上补习之风并没有得到有效扼制,都转向了“地下辅导”。
3月2日,北京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双减”政策受到普遍赞同,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96.8%、92.8%、90.5%和96.0%。而这一调查结果,得到的是留言区网友的普遍质疑。
笔者周边很多朋友反馈,实行“中考分流”后,中考压力比以前大多了,因为“双减”取消了大量的培训机构,家长不得不花比以往高得多的价格来请私教来补习,或被制定参加“小黑班”补习,已经成为各地家长的普遍现象,显然与实施“双减”政策的初衷完全背离。
自媒体反馈的“小黑班”(图片来源:今日头条号虎妈升学圈)
有人会说,如果有人私下开设私教课,完全可以举报其非法开班,让其受到应有的制裁。而在实际操作中,一对一、一对四五人以下的单独辅导的方式,很难被完全记录下来。
中国现在有不到2亿的在校读书的中小学生,涉及约上亿家庭。显然在如此众多的学生和家庭中,很难做到有效实施跟踪和举报制度的可行性。因为很多家长的孩子也需要补习,因此绝大部分家长并不会采用举报这种极端方式。
另外,对于一部分富裕家庭,采用聘用全职家庭教师的方式来避规这些问题,无法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阻止。这对于中下等收入群体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少数家庭所垄断,反而达不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五、多位专家呼吁取消“中考分流”
据腾讯网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建议,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姚洋也建议“全面实行10年义务教育,小学缩短至5年,初中高中合并为5年一贯制,取消中考,缓解孩子升高中的压力。”
据人民政协报澎湃号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卢晓光表示,职业教育分流延至高中以后,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卢晓光说,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初中毕业即分流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学科教育不足,较难进一步提高技能,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行业的需要。从孩子自身成长来说,初中分流也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发展。
卢晓光认为应该“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普通高中按年级分流,分段实施职业教育。”他建议在高二全部基础学科已经结业并会考之后,分流为普通班和职业班,按不同教育方案,充分发掘培养孩子的潜能和一技之长,让普通高中后的教育分流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给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全国人大代表牛三平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需要考虑当前国情。中国所有家长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憧憬孩子上大学,中国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还处于一个扭转的过程。为了避免初中毕业就被绑定读职高,家长的‘中考焦虑’远远大于‘高考焦虑’。”
由此可见,取消“中考分流”,已经成为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观点,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代表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回应广大家长对“中考分流”政策的高度关切和减轻中学生中考压力的合理诉求。
图源:院长熬鸡汤
六、如何制订更受家长欢迎的政策?
“中考分流”现在已经成为悬在家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然多数家长并不接受中考分流,那么制订更好的分流方案,是诸多家长的热烈期待。
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制订出更受家长欢迎、符合教育公平和公正发展原则,也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职教人才需求的政策。
1、成立职教发展智库,充分研讨相关政策
国内并不匮乏对职业教育、科技教育、职业教育持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卢晓光就认为“职业教育分流延至高中以后,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类似这样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国内还有一大批。
主管部门可成立职教发展智库,将不同领域(如中职、高职、初中、普通高中、高校、企业)的专家汇集到一起,就如何制订更符合家长、学生、国家、学校等需求、较为合理、具备可行性的方案进行充分讨论,这样出台的政策更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先进性。
2、征求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家长的意见
重大政策出台前,征求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家长的意见,这样能够顾及到政策面尚未考虑到的情况,在政策实施前,避免出台“一刀切”的现象,更容易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3、加强高科技时代下的职业教育研究
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在职业教育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颇受企业欢迎。
主管部门可借鉴国际和国内教育界、企业界的成熟经验,尤其是加强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研究,显得尤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