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考研大年,不仅体现在考生人数上,还体现在分数膨胀上。2022年,考生突破457万大关,但最终有近347万人无法上岸。考生初试成绩上400分,却发现竟然过不了初试。在追逐人生的向上期权过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更为残酷的是,这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一、考研人数增加21%,分数线普涨10分以上,347万人无法上岸
2022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共457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约为21%。
自2015年以来,每年报名研究生考试人数均在上涨,除2015年、2016年外,其余年份报名人数涨幅均在10%以上,2019年更是达到惊人的21.8%。
鲸媒体查阅了从2014年到2022年的有关数据后发现,在考研报名人数上涨的同时,录取率却在下降。2014年-2018年,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30%以上;而从2019年开始,研究生录取率跌破30%并持续下探,直至2022年,该数字只有24.2%。
拉长时间轴来看,从2014年到2022年,报名人数共上涨166%;但对应录取人数只上涨102%,僧多粥少的局面越来越清晰。
考研人数的增加,与大环境密切相关。受国际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企业发展出现困境,用人单位缩减招聘指标。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考研是不少应届生和往届生的热门选择。通过考研,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共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双一流高校获得硕士授予点,拥有硕士招生资格,为录取人数的增加贡献了主要力量。而这个事实的另一面让不少考研同学焦虑:非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点并没有能够成功吸引考生,名校的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
3月11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其中应用统计专业总分须达到420分(500分)才有资格进入复试,并且对数学科目的要求为140分(满分150分)。
在过去几年,400分的初试成绩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而如今,400分已经成为标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复试分数线为402分,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为411分,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复试分数线为416分。
最令人惊讶的是,去年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的入围名单中,426分已经是低分数,高分者达到453分,并出现多名数学考试满分选手。
一个人努力可以提高分数,一群人努力可以提高分数线。
剧烈的竞争对考取非自主划线高校的同学同样不友好。
在清华大学公布复试线当天,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并发布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外界俗称“国家线”)。发布之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鲸媒体对比2022年和2021年学术学位类专业的分数,除了农学、军事学,其余14个学科门类分数线全部上涨(不含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
不少考生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调侃,“孔子在世,都会没学上,都会被调剂。”
其中与教育行业直接相关的教育学,在短短6年之间,复试分数线从310分涨至351分,2022年相较2021年上涨14分。一位准备在明年报考教育学的大三学生李同学称,“之所以报考教育学是因为不想考数学,而且毕业后还有教师资格证可以做老师。但是看到国家线后,很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
李同学的不安是很多考研人的写照,今年高校研究生计划招生110.7万人,这意味着有将近347万名考生没有资格进入复试。事实有时候比想象中还要残酷。
二、考研越来越难,教育机构如何顺势而为?
考研的另一面风景,是由考研培训机构带来的。
随着国家线和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分数线相继出炉,考生准备复试也被提上日程。一位初试考了400多分的刘同学称,今年竞争非常激烈,怕复试出意外,已经在机构报名了复试培训班。
据微博蓝V号“钱江视频”信息,考研机构“海文考研”目前接收的研究生复试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0%。
这种现象并不常见。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考生的焦虑和定要上岸的信念。
鲸媒体认为,尽管400分以上的考生层出不穷,并且有300万考生折戟初试,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考研培训机构,相反这种形势会促使机构的考研培训业务蓬勃发展。核心原因是,考研培训机构近年来在细分专业领域上的积累已经开始“薄发”,其可以为考生提供更有效率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而这些培训将助力考生夺得高分。
换句话说,并不是学生会考,而是老师更会教。
华图考研核心名师王晓维认为,高分频出不代表考试题目简单,近几年的考试题目难度在攀升。
王晓维和他的团队常年深耕做法硕考试初试和复试,尤其是在复试阶段的点穴式培训上,在国内自成一派。
“之所以有很多高分出现,是考研机构效率的提升。”王晓维表示,“考研市场此前粗放的培训正在逐渐转变成精细化的培训。大家都明白,谁能给考生带来核心的价值突破、优势的分数提升,谁能够活下来。”
精细化意味着重服务,考研已经由当初的线下大班课升级为服务主导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线上大班统一教学,线下逐个督学,督学包括打卡背诵、定期测评、针对讲解等等。
重服务意味着高价。2013年左右,考研单科线下大班课售价在百元左右,甚至有些机构还提供接送服务。但是在疫情不稳定的环境下,线上成为主流,考研培训机构的线下成本在降低的同时,考研单科售价早已突破千元,上探至三千、四千甚至上万,已是常态。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考生考研越难,机构业务越好。这不仅体现在初试,还体现在复试。而复试更加“非标”,每个学校在同一专业的复试要求、标准均不相同,企业在初试过程中放大公共课教研杠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势必催生更高的复试费用。
考研培训的生态不同于K12:高考成绩不理想,至少还有学可以上。但考研初试没过线,意味着近一年的努力白费。生态的不同带来了参培率的不同,在高考故事中,能够经常看到从没参加过培训班的天之骄子,但是在考研故事中,鲜有听闻未报班者。
题目难度提升、录取分数猛涨、招生名额有限,将考研初试、复试参培率再提升一个台阶,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这门培训生意能不能躲过K12的结局。华图考研的一位管理者表示,不知道未来政策会是何种走向。
“但还有三四年黄金期。”他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