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10日发表题为《在西方之外,普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孤立》的文章,作者是安东尼·法约拉和莱斯莉·罗顿。全文摘编如下:
在印度,纳伦德拉·莫迪总理的政府没有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称之为莫斯科与北约之间的恩怨。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说,巴西在这场冲突中“不会选边站队”,但他不屑地把乌克兰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称为“喜剧演员”。南非的一位高级官员仍然称俄罗斯是“不折不扣的朋友”。
“俄陷入孤立”是西方偏见
从西方的角度看,很容易认为全世界都反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俄乌冲突之际,美国和欧洲各国领导人不断制裁莫斯科。
俄罗斯经济受到制裁的重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金融体系断绝了往来。本周,西方国家打击了莫斯科至关重要的能源部门。
不过,深入观察就会发现,普京受到孤立的说法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西方的偏见,这一假设是基于“世界”主要包括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特权地区的定义。
在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中,141个国家投票谴责莫斯科对其邻国发动的无端攻击。但这次多数票的结果并不能体现更微妙的内情。国际危机研究组织的联合国负责人理查德·高恩说:“我们感觉许多非西方国家对这项决议的支持度相当低。”
西方与南方世界鸿沟扩大
发展中世界的许多国家(包括俄罗斯的一些最亲密盟友)感到不安。不过,包括印度和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两面下注,就连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都含糊其辞,对所有军舰关闭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正如西方旁观者往往对中东和非洲的广泛冲突不屑一顾一样,新兴经济体的一些公民注视着乌克兰,认为自己与这场战事毫不相干,而且出于重要的国家利益,不愿疏远俄罗斯。更谨慎的评估认为,乌克兰战争不是西方正在见证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混战,而是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一场不择手段的激烈较量。
在普京问题上的犹豫态度令人想起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当时各国在敌对的超级大国之间寻求中间立场。但是,在大流行和气候变化的时代,随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憎恨美国和欧洲自私自利的应对措施,西方与南方世界之间的鸿沟也在扩大。
约翰内斯堡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克里斯·兰茨贝格说:“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与西方加强合作,甚至需要西方的支持,但它们更想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它们想要发出的信息是,它们不喜欢受制于人,也不喜欢被迫选边站队。”
新兴国家不愿与普京为敌
印度认同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战略关系,拒绝支持谴责“入侵”行为的联合国决议。新德里将莫斯科视为制衡中国的力量,印度有60%以上的武器来自俄罗斯。国际危机研究组织在一份新报告中说,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以一个有抱负的新兴大国的直率现实态度回应了这次‘入侵’,它不想被夹在俄罗斯和莫迪所说的‘北约集团’之间”。
有17个非洲国家对联合国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投了弃权票,南非是其中之一。曾在种族隔离时期在莫斯科学习的南非社会发展部长琳迪韦·祖卢对记者说:“俄罗斯是我们不折不扣的朋友。我们不会背弃我们一直以来的关系。”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宣称:“我们既不能放弃乌克兰,也不能放弃俄罗斯。”与此同时,土耳其媒体和公众也附和了克里姆林宫关于乌克兰是新纳粹巢穴的说法,并且对于欧洲热情欢迎乌克兰难民而不是叙利亚人和阿富汗人持讥诮态度。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阿斯勒·艾登塔什巴什写道:“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平衡之举的核心似乎是一种战略模糊意识……土耳其不愿意与普京为敌——至少在西方没有提出坚决要求的情况下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