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业界很多人对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的状况表达了担忧,“县中塌陷”“县中困局”等声音不绝于耳,“县中振兴”也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021年,加强县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出台。11月,国务院批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要求“全面加强县中建设”。1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简称“县中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统筹谋划县中发展,进一步健全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推动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重视县中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振兴县中教育,不仅关乎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更关乎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个县的文化高地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县中问题已经超出了教育本身。
“县中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县的教育问题。”张志勇强调。他在调研中看到,一个地方的县中留不住学生,当地就留不住年轻人。
“郡县治,天下安”,县不仅是社会的基本治理单元,也是多数人实现阶层流动的起点。张志勇提出,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里面看县中的支撑作用。县中是一个县域的最高学府,是百姓寄托希望的地方。如果县中出现了困难,老百姓就会对这个地方的生活丧失信心。
2020年一项对19844名县中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为农业户口的占71.92%,家居住在乡镇和农村的占51.30%,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61.30%,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69.83%。可见,县中学生的主体是农民子弟。
“县中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2月25日举行的“振兴县中的难点与路径”座谈会上,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杜晓利表示,地方政府只有办好县中,才能为乡村振兴稳定地提供有用之才。而且,让县域内的学生拥有公平的、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让基层社会都能充满希望,是保持社会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县中何以“塌陷”
县中曾有过辉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本世纪初,一些县中的高考升学率超过城市高中,一些城市孩子还会到县中上学。
然而,近十几年来,县中的发展开始面临一些困境。“有的县中是传统高考先进学校,曾经是优生培养的大户,但这些年,无论是优生培养还是本科上线率,都出现下滑迹象,有的下滑明显。”山东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旋说。
教学质量下降、升学率下滑、师资生源流失是“县中塌陷”的普遍表现。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督学撒忠民发现,我国大部分县中面临着生源、师资、硬件、保障等方面的困难。
教师流失、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县中发展。在一些县中,50岁以上教师占了三分之一,45岁以上教师占了一半以上。
“县中教师相对待遇低、压力大,职称评审困难,这让相当一部分教师看不到希望。”山东招远二中校长孟祥胜说,高中教师上班早下班晚,周末还加班,没有任何额外补贴,全靠老师的教育情怀和奉献精神。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由高中学段向义务教育学段跑、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跑的现象。
超级中学的兴起也加速了县中的“塌陷”。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指出,部分地区的超级中学、民办学校、省市级中学跨地、市、县区争抢生源,“掐尖”招生的行为愈演愈烈。优质生源逐渐流失,导致办学业绩下滑,进而加剧了家长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张志勇认为,县中问题,表面看是县中优质生源、优秀教师不断向大中城市流动带来的教育质量下滑,其实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生产力布局改变、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场化偏好”造成的。
从“抽血”转向“输血”
“有些地方对县中不是扶持,而是抽血。”张志勇指出,将优秀教师、优质生源都往城市学校抽,造就了几个好学校,但教育生态被破坏了。他建议,振兴县中,不仅要通过制度安排“止血”,更要大规模地持续“输血”。
张志勇主张,要稳定县中教育,必须将县中教育纳入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适当强化大中城市特别是地级市对县中教育的统筹管理权。同时,健全县中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机制,省、市两级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区经费投入,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
“在振兴县中行动中,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非常关键,对县中的振兴起着决定性作用。”撒忠民说。
孟祥胜认为,要想从“县中困境”中走出来,根本任务是要改善和提高县中教师的待遇和条件。只有教师待遇上去了,条件改善了,优秀教师才能留住,高端人才才能引进来,师资问题才能解决。
针对县中教师流失问题,县中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
张志勇提出,强化县中的人才支撑,还要建立县中校长队伍建设省市统筹机制,为县中优秀人才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为县中振兴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师资,为县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做到事业留人。
此外,在张志勇看来,重建城乡教育的平衡、推进城市教育与县域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反哺县中教育,是对长期失血的县中教育一种积极补偿。他建议实施优质高中优秀人才县中支教工程,试点启动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支教县中行动。
广西柳州鹿寨县鹿寨中学全校师生有95%来自农村,同很多县中一样,面临着重重困难,与市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柳州市探索向这所县中派校长,支援学校建设。蓝树民是柳州市派来的第三任校长。蓝树民坦承,在教师待遇方面,鹿寨中学跟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中还是没法比,但是学校不等不靠不要,自己找路。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质量等都获得了提升,教师流失明显减少,学生也出现了回流,学校本科录取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但柳州市还有很多县中依然面临发展困境,撒忠民希望,各政府部门能认真落实县中提升行动计划,形成县中振兴合力。同时对县中实施科学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县中的创新积极性。
提升教育质量是王道
对于县中来说,相比留住教师,留住生源反而更难,因为家长会“用脚投票”,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
“县中振兴不能仅仅靠‘扣押’优质生源、优秀教师,而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说。
在各地县中纷纷陷入困境时,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一直蓬勃发展,深受百姓欢迎,当地学生很少到外地上高中,一个家庭可能有几代“海中”人。吕建一直坚持认为,县中可以办好,但治本之策在于县中办学业绩的不断提升。“县中要从留住生源变成吸引生源。”吕建说,“学校办好了,‘花香蝶自来’,就不需要再揪心于留住生源的问题。”
如何提升县中的办学质量?是不是要进一步狠抓应试,加大“刷题”力度?张志勇强调,振兴县中教育绝不是追求过去那种“县中模式”的复兴,而是要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前提下,走出一条“育人为本、尊重规律、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县中高质量教育发展之路。
在多年的办学中,吕建发现,县中不能培养“做题家”,要从“分数”至上转向“育人”至上,这样县中才能实现“可持续性振兴”。
“高考成绩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吕建说,“校长一定要把思路打开,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海安中学没有专门的保洁公司,能够由学生完成的劳动任务都交给学生,寒暑假也不例外。学校还将原有的40亩实习农场扩大到3000亩,每年9月份,高一所有学生都要到农场劳动锻炼一周。
张志勇提出,县中要坚持规范办学,走出“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模式,向教育科学要质量。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新高考改革命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张志勇说,“县中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发展为目标,改进育人方式,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资源、直播课堂等也将成为县中发展的新机遇。张志勇希望实现优质高中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积极探索县中教师和名校名师“教研教学共同体建设”,推行“线上名师+县中教师”的“双师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县中课堂教学水平。
来源|《民生周刊》记者:罗燕
延伸阅读:
县域普通高中出路在哪?专家谈“振兴县中的难点与路径”
杨树军:“县中”,你与名校的真正差距在文化
好学生都被名校“扫荡”完了,县中还能看到什么希望?
县城再无清华北大
一所小县城高中刷屏,11人超过700分!凌晨校园照震撼无数家长!
张志勇:“双减” 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崔允漷:学习评价存在哪些问题?|张志勇:“双减”背景下的“课堂”与“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改革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制度,不能依据考试升学成绩分配额度
张志勇:全民教育焦虑让每个家庭“病魔”缠身,是时候“浇点凉水”降降温了
张志勇:教育要唤醒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需要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