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的五角场,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位于杨浦区的那个。杨浦区的五角场全称江湾五角场,因其在中心区域为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与淞沪路五条马路交汇并形成放射状,故名。放眼整个上海,有这样条件的“五角场”不止一处。其中最资格最老的,就是被称为“沪西五角场”的曹家渡。
曹家渡最早是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年份不详),安徽的曹氏家族在苏州河的南岸三官堂庙与北岸长生庵之间(今曹杨路桥附近),设置了免费渡口而得名。后来,曹家渡依仗水陆交通之便利,商业繁盛,形成了曹家渡市;更因为沟通了上海县、苏州河北岸宝山县和嘉定县,成了苏州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
19世纪中叶,租界当局开始在公共租界的西部和西南部越界筑路;到了1906年,形成了劳勃生路(今长寿路)、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康脑脱路(今康定路)、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极司非尔支路(今万航渡后路)五条马路相交、形成辐射状的“沪西五角场”。但是,曹家渡的历史比起“沪西五角场”悠久得多,名气也更大,因此直到现在大家还是习惯叫它“曹家渡”。
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汪伪、租界当局、还有重庆等各种势力在此盘根错节,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腥风血雨。尤其是谍战剧里经常出现的汪伪特务组织“76号”,就在曹家渡的万航渡路上(现在是万航渡路435号的一所学校)。76号里都是叛徒、流氓、兵痞,从1939年到1943年,这里成了屠杀爱国人士的魔窟。上海的英文报纸报道这一带的混乱秩序时,用了“Bad Land”一词,于是沪西歹土的叫法就这么传开了。
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因曹家渡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带来了商业繁荣,市民俗称其为“沪西小上海”。解放后,这里的热闹与繁荣得到了延续,具有浓厚的市井风情;已消失的沪西电影院、三官堂桥禽蛋市场、曹家渡花鸟市场都是大家回忆曹家渡过往时的重要话题。”现在的曹家渡,是长宁、静安、普陀三个区交界的地方;虽然在商圈迭出的上海多少显得有些落寞,但依旧是城中的老牌商业地标。
说起曹家渡,大家最怀念的还是这里的市井味。美天长支菜市场,已经“热闹”了好几十个年头;这里除了买菜,菜场边的平民美食,诸如粢饭团、鸡蛋饼、天和大包、糖霜糯米条、蒜香排骨等等,各个都是排队热门。一旁的长宁支路,更是曹家渡的美食一条街;这里的眼花缭乱的各种童年美食,难得的是质朴无华的烟火气、也被保留了下来。
大家对于曹家渡的回忆,也都停留在这些旧事物上;比起后来建的悦达889、芳汇广场、八八中心等新型购物中心,始终受众度不高。近百年里,从“沪西小上海”到“沪西歹土”,再到解放后的沪西商圈一哥,曹家渡在历史中经历了沉浮起落,面对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困境,也在等待下一次的豁然开朗。
那么,你有哪些关于曹家渡的回忆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