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柳州纪检监察)
覃村:触摸时光话家风
端午时节,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我来到了覃村。
村前的小河缓缓流淌,河上的石桥古老而质朴,它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座简单的桥,浑身上下都是用石块砌成。青苔在桥上长得绿意葱茏,有些柔软细长的,就温柔地从桥上垂下河面。三孔半圆形的桥洞与自己的倒影并成了三个完整的圆。这就是覃村石拱桥,是柳城县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明永乐(1403—1424)年间,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村是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一个古老的村落。村里那些青砖砌成的百年古屋,屋屋相连,巷巷相通,那些青砖、黑瓦、木门、石雕、拴马柱,历经三、四百年的风雨侵袭,依旧保存得十分完好。墙根的青苔,脚下的石板,诉说着时空变换、物是人非。悠悠历史,淡淡乡愁,时间慢慢走过,让旅人的想象穿越几百年的时光,感受着覃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登上高处,覃村古民居的全景映入眼帘,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屋顶,如黛如墨,在阳光下投射出美丽的光影。
村口的20亩鱼塘,春天满塘翠绿,夏天碧荷漫天,是开塘节的举办地。相传覃村过去常受土匪侵扰,农闲时覃村人在村外挖鱼塘,修建防御工事,农忙时附近村屯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帮覃村人耕种、收割,重建家园,秋收过后覃村人就开塘抓鱼、办宴席答谢亲友。从那以后,开塘节逐渐变成了覃村每年固定的节日,沿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民们每年每人筹1块钱,等四、五月份下雨过后,塘里涨满了水,就买来鱼苗投入鱼塘里。到了十一月秋收过后,开塘节就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人们无论男女老幼,纷纷挽起裤腿,下河捞鱼,欢庆丰收。捞上来的鱼按人头平均分配,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地领回“份子鱼”后,杀鸡宰鸭,大宴宾朋。
信步漫行,我来到古老的覃村学堂。这是一座青砖小瓦的小庭院落,是旧时覃村孩子上学的学堂。这里曾经书声琅琅,是萌童求学的殿堂,也是思想洗礼的圣地。那些刻写在木格窗棂里的慢时光,交织着家事国事天下事。1949年,在柳州以教师身份开展党的地下活动的龙家盛回到家乡覃村,以办“学堂”为掩护,成立“兄弟会”“姐妹会”,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打响了柳城河西武装解放斗争的第一枪,使柳城解放战争的星星之火迅速扩散古砦乃至柳城全县。如今,覃村学堂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柳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那段红色的记忆铭刻在覃村的青砖黛瓦之间,也铭记在一辈辈覃村人的心里。革命先烈英勇的斗争精神和民族精神,至今仍滋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爱国爱党爱家,笃实好学成才成为覃村代代相传的家风。
驻足覃村学堂,一张鲜红的光荣榜吸引了我。那是一张覃村奖学会光荣榜,详细列出了二十多位获得2019年奖学金的孩子名字。村里的老支书介绍说,早在1987年,覃村就成立了奖学会,每位村民每年捐资1元进行助学、奖学。奖学会实行33年以来,村里的大学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到2020年,全村已有近200名学子考取了大学。村民高兴地唱道:“全村村民一条心,年年捐献奖学金,鼓励学生争‘三好’,人才辈出喜盈盈!”奖学会圆了覃村孩子的上学梦,在覃村形成了勤奋刻苦、读书成才的良好屯风家风。在覃村奖学会的影响下,周边的古廨、龙袍、梅垌等村屯也纷纷设立了奖学助学制度,崇文重教、奖学助学活动在古砦仫佬山乡蓬勃兴起,山沟里飞出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
人才辈出、文脉兴盛、生活幸福。现在的覃村,建起了文化楼、大舞台,还硬化了标准的篮球场。村容村貌越来越美,覃村人深深地以自己的家乡为骄傲。村里 70多岁的老长辈欣然唱起了山歌:“政府筹建文化楼,楼前又可打篮球,球场上空盖铁棚,日晒雨淋不用愁。文艺表演有舞台,兴办文娱乐千秋,教育基地在我村,牢记烈士好精神,爱国爱党爱人民,昂首阔步奔新程!”
来源:柳州市纪委监委
作者:王艳萍
编辑:屠道森
校对:金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