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成了无人之地,也成了人们探险的天堂。
罗布泊大耳朵(图片来自网络)
10年前,曾经与另外两台车自行南北穿越罗布泊,如今回忆起那几天的穿越情景,还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迪坎儿老乡家
老乡家男主人
9月初,郑州出发,一路向西,9月7日我和同伴的另外两辆车库尔勒聚齐。8日,起了床先去保养车辆,购置物品后而后向吐鲁番进发,下午抵达迪坎尔,在这里的加油站把车辆和备用桶全部加满,当晚我们借宿在迪坎尔维族老乡家,我们睡在老乡家的通铺,而这家的主人们却睡在了屋外,这家的长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见到我们显得很高兴,还拿出了他的相册给大伙看,原来他是曾经当过解放军的老兵。
刚进入时车辙错综复杂
窗外的雅丹地貌各式各样
晚上的营地
9日一早,告别老乡,三辆车向南行驶,没多时我们就下了公路,刚进入戈壁滩的一段路车辙错综复杂,几次走错路,不得不依靠事先输入在GPS的航点找路,直到下午三点才找到主路,一看油表已下去四分之一,要是再找下去带的油就有紧张了。傍晚,通过了戈壁,进入到沙地,同伴在电台里大喊:''现在我们上罗布泊高速公路了。”此刻车速提到了100,只见狼烟不见车,车上的朋友打趣说;'你们不是开太快而是飞太低”。来到龙城雅丹太阳已快落山,此时电台传来后面一辆车急切的声音:“我们陷车了”。没顾多想我一把方向掉过车头就往来路驶去,取出拖车绳很快帮其脱困。这时天已全黑,我们决定在此露营,将三辆车停在挡风处开始扎帐做饭,酒足饭饱钻进睡袋,把来前给朋友开玩笑说的:“我得在罗布泊洗澡”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土垠,曾经的码头
来到楼兰文保站
余纯顺墓碑
上到哈若土公路,往北是罗布泊镇
次日一早拔营,继续南行,中午来到楼兰的文物保护站,再次休息片刻后,从文保站出来约一小时,来到了余纯顺墓,看到他的遇难地,一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在他墓碑前放上一瓶水算作祭奠,继续前行。没多久,来到湖心,一番打卡拍照,开始沿着盐壳地向东而行。17时我们上了哈若公路,尽管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但可以说已从腹地出来。此时车上的朋友说:“今天是2010年10月10日,正好三个十,我们的穿越也可谓十全十美”。我接话说:“别忘了前面是20,我们是一大群吃饱了撑的二蛋。”此时大伙都笑了。
20时,车上了315国道,夜至青海的花土沟,宿于此。
11日,一早出发,经德令哈、西宁、兰州、西安,行程2500公里,于次日22时回到郑州。
清晨的雅丹色彩迷人
和我的帐篷
湖心碑打卡
此行为存在较高风险 切勿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