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看烟花是种独特的体验,闪亮的光束沿着“碗口”喷射而出,在古都的上空留下一种年轻的浪漫。
1月22日,距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还有13天。晚上8点,鸟巢里进行着开幕式的第二次全要素彩排。我作为记者,第一次坐在国家体育场里目睹一桩即将发生的大事。
天气酷寒,夜里刚刚下过雪,跑道上反着雪水的光,在24个北体大学生表演轮滑的环节,很多人从中间地屏滑下跑道时都摔倒了,可爱的冰墩墩也需要人搀扶着走路。记者席位上的同行不自觉地抖动着,跺着脚,从包里掏出暖宝宝贴上。
我国很少在冬天举办大型的户外演出活动,过往的许多经验都需要被重写。比如舞台装置如何抗风保暖来保证正常运行,现场座椅加装多厚的垫子隔绝塑料的冰冷感,演出服装要设计多厚才能保证跳动时不热、停下来不冷。
看排练时,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入场口。穿着紧身服装的年轻男女等了许久,终于要出场。他们排队冲上前,嘴里哈着白气,调整笑脸,脚下的地板被踩出震感。人群里出现“兴奋起来”“上,上”“加油”的鼓励声。某种程度上,正是这3000名表演者,让寒冷空旷的鸟巢温度不减。
除了这些观众看得见的,鸟巢后台还有许多未露脸的面孔。清废人员负责场馆的保洁,他们吃住都在鸟巢,在临时的房间搭起上下铺,保障所有人的吃喝拉撒。
志愿者大多来自高校,彩排时背对舞台维持秩序,只听得耳后精彩不断,也不回头望一眼。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做“志愿者的志愿者”,为志愿者发放食物和水,记录他们的体温,琢磨如何让这个集体的年过得出彩。彩排时,有的志愿者代替举旗的运动员从鸟巢中心走过,伴着音乐和鼓点,他们说那是回忆起来值得铭记一生的画面。
导演组在鸟巢的楼上,办公室门口贴着分导演的名字,是用A4纸打印的。里面的人搬把椅子、抱个电脑、撸起袖子就干活,走路匆忙。导演组时常凌晨开会,累得东倒西歪,有的家在外地的导演一年都没能回家看看孩子。
总导演张艺谋从不给自己的作品高分,但他这次给团队打了100分。
2月4日晚上8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门口的保安听到了第一声烟花划破长空;3000名表演者在鸟巢的跑道上、后台的化妆间、候场的甬道里正准备用尽自己的激情;至少100名工作人员在地下5米的地方屏住呼吸,辅助奥运五环亮相和主火炬点火仪式;鸟巢“碗口”的空中索道,正等待4楼控制室里的人按下绿色的启动键;总导演张艺谋在心中祈祷“天公”一定要“作美”。
我在报社融媒指挥大厅的屏幕上看到烟花升空、看到孩子歌唱、看到火炬点燃。我知道,当晚,曾经采访的所有幕后人员都揪着心;我也知道,随着烟花熄灭,他们终于能睡个好觉。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