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幕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建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小学到高中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微博上关于该建议的讨论也冲上热搜,阅读量单日突破数千万。中考、“五五分流”热议再起……
文 | 安欣
编 | 天悦
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关于教育的议题成为“双减”“民促法”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几天,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取消中考”的呼声。
曾言“如果没超过110就别考虑清华北大”引起热议的北大教授姚洋,先前提议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的建议后,近日,他再度发声:
▲北京大学教授 姚洋
“建议全面实行10年义务教育,小学缩短至5年,初中高中合并为5年一贯制,取消中考,缓解孩子升高中的压力。”
他还表示,小升初最好是选择随机择校的制度,以保证公平公正。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他的提议:建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小学到高中10年制基础义务教育。
关于取消中考的热议,背后有哪些原因?取消中考,缩短学制实行10年义务教育,真的可行吗?
01 中考1:1分流,焦虑从哪来?
焦虑,由焦虑引发的内卷,滋生了社会性的焦虑。在这背后,有人认为,中考1:1分流是最核心的原因与根源。
在过去,高等教育尚未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升学焦虑远没有这么严重,甚至中考分流远远大于今天1:1的数据。
根据去年网易文创发布的近20年中国初中生毕业生去向分布数据显示,2000年,仅有29%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其中有50%初中毕业后就已经进入社会就业,结婚生子。
到了2020年,能上高中的比例上升到了57%,39%的人升读职业学校,而其他去向较2000年的50%降低到了4%。
为何在升入高中比例更低的年代,大家没有感受到焦虑呢?相反,如今这一比例逐年上升,却让人们有了更大的压力,甚至焦虑倍增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对于如今的80后、90后家长来说,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红利,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而一旦孩子中考被分流,很多家长是难以接受的。
- 其次,在过去,生孩子是生劳动力,只要有了劳动力,家庭这一角色就会催促着劳动力去变现;但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家庭财富加速积累,对于变现创收的渴望程度大幅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支出逐年上升,叠加家长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长远眼光也形成,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更加趋于精英化。
- 再者,如今网络发达,人们可以随处表达,并能随处了解别人的生活与做法,这无疑给“对比”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加深了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也加速了“工种”之间的鄙视链,社会情绪自然而然发生改变。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在过去,产业集中在工厂、服务等行业,对技能要求较低,而如今,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甚至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提升,都将人才的标准推向了新的高度,本科已经成为最基础的敲门砖了。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中职与社会发展已经显得有些脱钩。
02 莫言、梁建章、姚洋之后,取消中考呼声再现两会
显然,中考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民生的问题,改革的呼声也是必然。
除了前文提到的北大教授姚洋、人大代表甘华田等呼吁取消中考、实行小学到高中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之外,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携程创始人、社会学者梁建章也有相似的建议。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发言中,莫言提出中高考合并分流的提法,建议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让学生坐上“直通车”。
▲作家 莫言
梁建章的建议则更加大胆,曾发表言论:避免教育分层的最好方式就是取消中考,同时也可实现教育减负的目的。在他的理解中,取消中考只是一部分,他觉得学生“分流”应该被延迟。
他认为,取消中考的同时,高考应该降低录取难度,让大学成为普及教育,学生们真正意义上的层次分流要在大学学习中展开,通过各种技能、学历考核进行分层,避免让孩子过早、过小的分流。
▲携程创始人 梁建章
当然,发出过类似呼声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此次人大代表甘华田在两会期间再次呼吁取消中考,也将这一话题再次推向舆论焦点。
在甘华田看来,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工厂/企业需要开“数控机床”的“高级蓝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工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达不到未来智能制造业需要“高级蓝领”的要求,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姚洋教授此前发表的观点也认为,初中毕业后分流所储备的知识是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产业升级,未来的智能制造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至少要读完高中后才可以满足基础需求,因此应该加强学历教育。
梁建章则表示,中考分流太早了,孩子们还“不懂事”,过早地分流是完全不合理、不够人性化的。
同时,他认为初中和中专的水平难以支撑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只有高中和大学层次毕业,才会比较合适。
03 中考分流不会改变,焦虑真来自分流过早吗?
关于取消中考的建议,政策已经有了明确的答复。去年教育部门就明确表示,中考不会取消。主要有四个原因:
- 一是我们现在处在发展阶段;
- 二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 三是义务教育的难度,是所有适龄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实行免费、普及均衡、强制性,目前,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 四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地实施的义务教育制度都有或多或少的不一样,其范围和标准并不一致,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目前来看想要改变教育制度是不太成熟的,并且目前我国属于中高收入国家,通过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实施9年义务教育是最合适的。
2月23日,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再次给出了答复:坚持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他表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换句话说,中考分流不仅不会取消,反而会更加坚定地执行下去。
近日,有业内人士对顶思表示,从基本面来看,目前取消中考,也有很多不现实的地方。
- 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校舍资源、师资都难以及时跟上,教育部门也说,普及高中教育和取消中考分流,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
- 另一方面,取消中考涉及整个升学机制的调整,且会大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错过中学阶段的最佳学习期,反而本末倒置了。
有网友认为,义务教育年限的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也不能改变教育内卷的事实。教育内卷的深层原因是社会阶层差距越来越难跨越;教育焦虑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流动性不断减少。这两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04 改革不止职业教育本身,我们能从发达国家学到什么?
在热议中,有业内人士提出一点认为,职业学校的改革才是重点。改革也需要多方面进行。比如应该加强职业中专、职业大专的投入和建设,同时也要让社会树立学术和工作平等的理念,不应该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歧视,提到职业工种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待遇,等等。
因为如今的中职阶段教育,本身已经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导向。
- 一是职业学校对硬件的要求极高,但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硬件水平远远达不到,比如有些模具等专业,学生到毕业可能没摸过机器。
- 二是目前很多的职业学校,根本教不了学生更多的技能,只是在学校混年龄。毕业了要么去服务业、要么当网红,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脱节。
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对于职业教育存在固有歧视,比如就业、薪资、被人看不起,以及一些大城市的人才积分,中专、大专都很难达到积分标准,等等。
如果中考分流不会取消,那么改变上述问题将是重中之重,不然,焦虑永远不会停止。焦虑的根本不是分流,而是家长的态度,只有改变了上述现状,家长的态度才会转变。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决心已经很大了,且在不断付诸实际行动。
教育部门下发了各种规定,提出对职校教学进行师资、硬件等方面的提升要求,力求学生们学有所成。同时,也不断提升技术类工作和求职人员的地位,要求在就业方面不得歧视。
在教育部今年召开的第三场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于职业教育、关于分流等问题,发到国家已经有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实践。
以德国为例,分流分两个阶段:一是“小升初”阶段,确定今后是走早就业还是升学;二是“初升高”阶段,确定是走职业教育还是上大学。
这显然比国内的分流更早。也因此,德国是全球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据了解,在德国,大约有350种官方承认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这构成了超过2万种职业的技术门槛。相比大学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往往能实现“职业证书直通车”。
此外,德国实行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学生一部分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一半以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学以致用,学前即与企业签订协议,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
同时,在德国蓝领、白领与公务员之间的社会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德国社会一直没有瞧不起蓝领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如何选择,家长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这或许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职业教育未来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日互动
关于两会热议的中考、“五五分流”,您有哪些中肯的建议?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