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赶大集”,好多年没有赶过集了,为了让孩子感受“年味”,决定带着儿子体验一次赶集的乐趣。
我们这里的集市是农历3、6、9,不过每年过完小年就“烂集”了,“烂集”是东北方言,意思就是每天都有集市。
儿子听说要去赶集还是很兴奋的,以前一直都是听说,从没体验过。
集市上总体感觉和小时候差不多,春节前的集市主要以采购年货为主,猪肉、牛肉、干果、春联、灯笼、糖果,只是缺少了卖烟花的,因为近几年烟花开始集中销售了。
带孩子体验了赶集的乐趣,也在集市上买了一些年货,正准备往回走,发现一名4、5岁的女孩坐在地上哭,看样子应该是想买某样东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开始妈妈站在一边,任由女孩在地上撒泼打滚,眼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妈妈可能觉得太尴尬,拉起女孩说:“起来,别在这丢人了,我这就带你去买还不行吗。”
哭闹,是宝宝降临到这个世界最初表达需求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家长就要引导他们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需求,比如用语言而不是哭闹。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诉求,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别急,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孩子饭前想吃零食,可是家长认为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吃饭,拒绝孩子的请求,这时孩子在地上大哭起来,你会怎么做?
A、一天的工作已经很累,不想在哄孩子上耗费时间,让他吃吧。
B、坚决不给吃,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哄孩子。
C、坚决不给吃,怒斥孩子的行为,不排除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
D、依然不给,让孩子一个人哭,去另一个房间任由孩子哭闹。
E、坚决不给吃,可是家里老人心疼孩子,当老好人,然后让孩子吃零食。
上面的几个做法,你会选择哪个呢?其实,上面的选项都不是很好的应对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
1、建立规则
建立规则并不是家长单方面的,在制定规则时孩子要全程参与并且同意,一旦规则被建立起来,就要坚持执行规则。
有些家庭制定完规则,孩子只要一哭闹,父母就做让步和妥协,这种情况要比没有规则更糟糕,这会让孩子觉得哭闹就可以随便更改规则,那么他的哭闹更会肆无忌惮。
2、家长要意见一致
大人之间意见不一致,在执行时发生分歧,会让孩子质疑规则的权威性,在他执行时也会提出异议。
比如,一般老人心疼孩子,只要孩子一哭就会满足各种需求,当我们要执行规则时,可以让老人暂时回避,由爸爸或妈妈来执行。我们家就是这样,当孩子犯错误需要接受小惩罚时,我们会让爷爷奶奶暂时下楼遛弯或者到另一个房间,这样执行起来会更轻松。
3、温柔而坚定
温柔,是指与孩子共情,尊重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情绪的表达;坚定,顾名思义一切都要按照规则来。
比如,孩子晚上不想睡觉而哭闹,妈妈可以在言语上表示对孩子心情的理解,但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可以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还没玩够,但是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我们必须要睡觉了,你要想哭就哭一会,妈妈在这里陪你,然后我们上床去睡觉。”
这样既避免了自己生气,又不会影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而且坚持了生活规则。
我们试想一下,大过年的亲朋好友在家里聚会,孩子又哭又闹,既尴尬又令人头疼,家长们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