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应该好好保护,来创造价值。但是在被人们称为“塞上煤城”的贺兰山脉,却因为煤矿资源带来的巨额利益,引来了黑心“煤老板”对其进行长达数百年肆意开采,对当地生态、地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更为可怕的是,人们还引起了煤层的自燃,至今已经足足燃烧了三百年,持续数百年的高温灼烧,对当地环境,乃至地球生态,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塞上江南上的塞上煤城
贺兰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海拔2000~3000米,这里不光风景雄峻秀美,也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贺兰山脉北侧为乌兰布和沙漠,西侧紧邻腾格里沙漠,我们在蚂蚁森林阿拉善地区辛苦种下的梭梭树,也正是在这里发挥着阻挡沙漠入侵的功能。正是因为贺兰山脉坚挺地横亘在宁夏北部,阻挡着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蚕食,才成就了沃野千里、稻花飘香的宁夏川,造就了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因此,贺兰山也被称为宁夏的“父亲山”。
贺兰山脉不光有奇绝秀丽的风景,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矿产量尤其丰富。如果问,宁夏最大的城市是哪座,大部分人都会知道,那一定是省会银川,那么第二大城市呢?很多人都认为,那一定是石嘴山。
石嘴山位于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也因此而得名。石嘴山的面积约为5310平方公里,人口在76万左右,是以发展新型煤炭资源为主的工业城市,石嘴山产的无烟煤也让它闻名全国,被称为“塞上煤城”。
远古时期的一些植物乔灌木死亡后,残骸埋入了沼泽中,产生不完全的氧化分解反应,随着地貌在数亿年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些残骸被深埋,经历无氧、高温、高压的作用,逐渐变成了泥炭、褐煤以及烟煤、无烟煤等煤炭资源。而石嘴山煤炭储量为25亿吨,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有数百家煤矿公司和小煤窑在此疯狂采矿,以牟取资源红利。
自燃300年的煤层
别的城市、景区,都担心自然灾害,而宁夏的这座煤城,却时刻在想办法治理自燃灾害。数百年来的过度采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当人们想要去整治的时候却发现,煤层自燃现象让生态修复的问题变得极为棘手。
汝箕沟矿区盛产“太西无烟煤”,而矿区煤层自燃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这个矿区28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共分布着25处火区,火区影响总面积已超3.3平方公里,最深达280米,并以每年14米至16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而在这整个矿区探明煤矿的储量为5.8亿吨,目前开采剩下约为2.7亿吨,其中受火区影响的煤矿储量为6700多万吨。
我们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堂上学到,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为: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那么这煤层为什么会自燃呢?有两种说法。
1、人为点火。挖煤采矿本就是苦力活,贺兰山脉处于西北地区,又临近沙漠,气候恶劣,昼夜温差较大,煤矿工人会就地取材,在地上或者矿下,点火取暖。在数百年前,工人们防火意识淡薄,取暖后的明火没有有效熄灭,留下的火种遇到了煤层,一发不可收拾。
2、氧化自燃。当煤暴露在空气中会氧化放热,所以可能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升高,尤其是当原本成块的矿石被粉碎后,氧化作用会更加明显。由于管理问题以及随意乱采乱挖,大量的煤矿被开采出来后可能会露天堆放,被挖开的煤层也毫无保护,在裸露堆放的过程中,煤层氧化的热量不断积聚而最终达到燃点后发生自燃。
而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因为人类为了开采矿石破坏原有环境才造成的。
这些自燃现象并不是全是现在的问题,煤层自燃是一种客观现象,常常与煤炭开采相伴生。但是汝箕沟矿区的煤,一旦烧着,就很难熄灭了。这里盛产的“太西无烟煤”,是非常稀有和优质的煤种,因其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三低六高”特性,被誉为“煤中之王”“太西乌金”。
矿区开采遗留的废旧巷道和采空区为燃烧提供了良好的漏风供氧通道, 而采矿涌出的大量瓦斯涌出也参与燃烧,加快了火区燃烧速度。只要有空气补充,煤火能一直向下燃烧,永远也不会自然熄灭。
由于是无烟煤,矿区自燃的时候,往往都不能被及时发现,只有在夜晚或者靠近着火点的时候才能看到已经烧红的大块矿石。
灭火成难题
治理和灭火,都不是一天两天甚至十数年内可以解决的,矿区都是是石头山,而煤层在山体内部,而且又是高瓦斯矿,老火未灭新火又燃,火区蔓延很难治理。一般情况下,针对煤层自燃,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
1、优化通风系统。在别的矿井,通风越好,对于采矿工人就越安全。但是对于自燃煤层并不适用。良好的通风有利于煤炭的氧化,反而会助燃,因此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以减少漏风。
2、采空区堵漏风。在采空的地方和工作点之间,设置隔离带,用来减少空气流动,有利于防止和孔子采空区自燃。对上下隅角及支架后中尾梁之间的漏风部位要采取喷浆、挂帘等封堵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
3、注浆法。往自燃点地下注水或混合了灭火剂的泥浆,让煤层冷却下来,最后再在上方覆盖厚厚的黄土,争取封堵所有的空气出入口,让地下燃烧的火因为缺少氧气而自己熄灭。
但是实际上煤层自燃无论是“憋气”还是注水注浆都根本无法解决,数百年来都是这样。煤层的地下地形十分复杂,地下矿洞曲折蜿蜒又深邃,面积也非常广阔。而且数百年的高温炙烤让当地地形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种种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让灭火成为了耗时耗资巨大,而又成效甚微的难题。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汝箕沟矿区其实实施过灭火工程,当时采用方式是将已经着火的煤,大规模地彻底挖掉,再保护好未自燃的煤。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人打着灭火工程的旗号,盗采盗挖,影响恶劣。此后,这种方式没有再实行过。
损失有多大,危害有多大
经济损失
据估算,火区每年烧损太西煤量约1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按目前火势发展预测,只需半个世纪,矿区保有的太西煤就可能燃烧殆尽。自2017年开始治理,至今已经花费超过100亿元。而这,只是经济损失而已。
危害:
1、空气污染。煤碳并不是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都是造成矿区PM2.5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有毒气体也会危害矿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的排放浓度分别占石嘴山市2019年均浓度的3.12%、1.39%、1.91%和4.39%,表明火区自燃对当地空气影响是超标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局长杨先梁说。
数据显示,火区燃烧每年仅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就达1.29万吨和5324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排放量的269倍和24倍。
2、地质灾害。持续百年的高温炙烤,让原本的山脉、岩石变得脆弱不堪,或是崩裂或是粉碎,山川变成土堆。过火后的土壤也会失去原本的营养物质,变成无法生长植物的焦土,在临近沙漠的地区,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动植物危害
汝箕沟矿区附近不远处就是贺兰山野生动物保护区。而多年的自燃,已然威胁到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有毒的烟尘会毒害动植物,燃烧的煤层也会影响到动物的迁徙。
持续数百年的燃烧,几十公里的燃烧区,产生的pm2.5,可能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蝴蝶效应,这损失,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