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觉得,哈尔滨马路上老建筑虽多,但是能入内参观的并不多。这次去哈尔滨旅行时,我恰好发现了一篇关于哈尔滨博物馆的推送,发现距离自己住的酒店并不远,便决定加入行程中。注意,我去的是位于道里区柳树街的“哈尔滨博物馆”(毗邻中央大街与索菲亚大教堂那个),而不是群力那边的“哈尔滨市博物馆”。两者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
老建筑,新展馆
这是一处位于哈尔滨老建筑里的博物馆。建筑虽老,但是博物馆却是2020年刚刚开放的。它的过去,是哈尔滨神秘的市委大院。现在的大院里是一个博物馆集群,共有四栋楼六个展馆对外开放,分别是1号楼的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2号楼的哈尔滨文物馆、6号楼的哈尔滨城史馆、7号楼的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当代影像艺术馆和欧洲铜版画收藏馆。
如果全部参观一遍的话,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根据规划,未来将有14个展馆一起免费开放,是一座小众宝藏博物馆无疑了。
103岁的中苏友好纪念馆
由于我们的参观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1号楼的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主要是为了欣赏这栋老建筑的内部。1号楼与6号楼都是博物馆的核心馆,同时1号楼也是大院建筑群里最古老的一栋建筑,也正是过去的书记办公楼。它建于1919年,已经103岁了;是一栋明黄色的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建筑,现在是哈尔滨市 II 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的街头有许多折衷主义老建筑,它们就像这座城市嬗变的一道年轮,也是城市文化多元化的一个印记。馆内有1号楼刚建成时的旧照与模型,与我们现在看到的1号楼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六大展厅带你领略城市的峥嵘岁月
建筑内部有4层,开放参观的是一、二两层,展陈共分六部分,即:中苏友好协会的组织结构及其沿革展厅、致敬先烈永远缅怀展厅、机构设置展厅、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展厅、折衷主义建筑展厅、市委书记楼办公楼展厅。一楼以中苏友好协会的史料陈列为主,二楼以中苏友好协会时办公机构的原状陈列为主。
内部通过图片、文字、文物、模型、影片生动地讲述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沧桑巨变和峥嵘岁月,哈尔滨人的不懈奋斗,以及解放后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内部经过修缮,仍然保留了百年建筑的复古风貌,实木地板、欧式立柱、石膏吊顶与装饰线条等一一展现了当年的风采。
1945年,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李兆麟将军担任第一任会长。纪念馆的二楼,便复原了李兆麟将军的办公室。另外还有编译局、文化部、科技部、对外联络部、总务处等机构的办公室;以及副会长办公室、秘书室和会议室。总得来说办公室的内部陈列都差不多,只有室内面积大小的差异。
纪念馆二楼还有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的展厅。在现在这栋欧式老楼建成之前,1898年成立的吉林铁路交涉总局曾在此办公,是一栋中式的深宅大院。直到1918年,原建筑被大火焚毁,1919年时才建起了现在的建筑。此后,在1945年中苏友好协会建立之前,这里一直是日军占领之下的伪满洲国外交部北满特派员公署。这个小展厅内,便详细地介绍了这段历史。
最后的展厅,介绍了解放后市委在此办公的历史,并附上了一小段影片;游客可以坐下,静静地聆听故事。1955年,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迁入此楼办公,因此1号楼又被称为“书记楼”。截止1998年,共8位书记在此办公。到了1998年的夏天,市委政策研究室由2号楼搬入1号楼,直到2018年搬出。
不容错过的小众免费景点
窗外雪落无声,而在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院落里,却温暖如春。博物馆是快速全面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也是许多游客到达一座新城市必去的景点。在哈尔滨博物馆,游客既可以追寻城市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将这里视为城市老建筑巡礼的其中一站。
地址:道里区柳树街老市委大院
交通:公交8/23/29/52/65等,市一院站
开馆时间:每日9:00-16: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