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跟续篇《水门桥》以宏大的叙事、激烈的战斗场面、饱满的爱国激情赢得了大量电影观众的青睐,给疫情期间的中国电影票房注入一剂强心针。不过,我们也应该清楚,电影毕竟是电影,不完全是历史。当年在水门桥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讲一讲。
电影《水门桥》剧照
水门桥一战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战役,只是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后发起的第二次战役的一部分。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包含长津湖战役和清川江战役,而水门桥一战则在长津湖战役尾声阶段发生。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联合国军主力是美第十军第三步兵师、第七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他们在长津湖战役中均遭到重创,被志愿军团团包围,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美军只有选择撤离。
今天,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美军虽然在长津湖遭遇惨败,但是依然成功撤退。美军之所以能够成功撤退,首先得感谢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奥利弗·普林斯·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
麦克阿瑟与奥利弗·史密斯(箭头所指那位)
史密斯将自己的师部放在下碣隅里后,马上下令工兵部队建造一个简易机场,目的是为了保障后勤。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无比正确。在美军被志愿军重重包围、决定撤退后,这个机场承担了运送伤员和部分辎重的任务,减轻了撤退部队的负担。
而美军能成功撤退的第二个因素就是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这就要说到水门桥之战。当时,美军已经开始撤退,志愿军察觉这一动向后,立即部署第26军和第27军展开追击,部署第20军展开堵截。
真实的水门桥
其中,执行堵截任务的20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首先是部队在先前的战斗中牺牲很大,战斗力受损。其次是后勤保障,这是志愿军刚刚入朝参战时遭遇的普遍问题。当时长津湖战场的气温在零下40度到50度之间,而许多志愿军部队仅有单薄的作战服。
在这种情况下,20军提前赶到美军撤退路线上进行埋伏,在散兵坑里等待敌军到来,一等就是几天时间,大量志愿军战士就这样冻死在埋伏线路上。电影里表现的冰雕连说的就是这些烈士,但是牺牲在水门桥附近的不只有冰雕连。
电影里的冰雕连
20军除了安排部队沿途埋伏阻击外,另外安排了60师180团部分连队赶到了水门桥附近的1081高地,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炸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门桥,阻断美军的退路。然而,美军撤退的先头部队发现情况后,很快就安排工兵部队用简易桥面恢复了水门桥的通车。
志愿军发现水门桥被修复,再次派员将其炸毁。而美军又一次修复了水门桥,而志愿军则第三次炸毁了水门桥。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180团不派兵驻守水门桥,防止敌人工兵靠近,阻止敌军修桥?
电影里炸毁水门桥画面
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当时美国的工业能力在世界上无出其右,战场上不仅有各种重武器攻城拔寨,还有各种运输车辆保障美军的机动性。相比之下,志愿军装备就差得多,咱们只能利用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来迟滞美军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分割包围偷袭敌军,这是长津湖战役取胜的法宝。
而在大路上面对面攻敌,在当时的条件下无异于送死,所以180团只能驻扎在1081高地,计划居高临下阻击美军,同时定期派人侦查水门桥的动静。也就是说,在水门桥附近,当时没有爆发太大的战斗,双方只是互派士兵炸桥、修桥。
等到美军大部队撤到水门桥附近时,志愿军已经是第三次炸毁了桥梁。这时,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军派C-119运输机运来了便携桥的各种组件,工兵部队在一天之内搭起了桥梁,保障大部队撤退。
二战期间英军搭设的便携桥
而驻扎1081高地的180团则遭遇美军第一陆战团第一营的进攻,由于180团驻扎在1081高地的战士不到200人,很快就被敌军打败,伤亡极为惨重,未能挡住美军。20军原本的任务是拖住美军,熬到第26军和第27军赶来,结果还是失利了。
长津湖与水门桥战役让中美两军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美军自此不敢再小觑中国军队,而中方则加大了后勤保障的力度。双方在朝鲜战场上的对决此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