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悦湖新城小区的江先生每天吃完早饭,就带上一大袋子玉米粒,来到小区门前的金水河看望他的一群“老友”——10只天鹅。
它们也是金水河工程改造以后迎来的首批“客人”。今年年初,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开始对金水河进行河道清淤、河岸改造、道路美化、桥梁修建等多项工程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共完成河道清淤3万立方米,以及对金水河南路、天鹅湖东路进行美化,以备天鹅越冬栖息。
改造完成后的金水河,如今俨然成为附近小区居民的“后花园”: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蜿蜒的河边步道,两旁都是景色;河中悠然自得的大天鹅,更是成为金水河改造成功的最佳证明。
除了金水河,
度假区内多条河流经过“整容”也焕发新的生机!
石水河源于成山镇北郑家村西山,自西向东流经北郑家、河西村、吴家疃、袁家庄、王家疃等7个村,于北盐滩村汇入荣成湾,全长3.61公里,流域面积为5.18平方公里,是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前些年,由于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石水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影响到沿岸村居的生态环境。
自河湖湾长制实行以来,成山镇采取“三级分包”方式,层层压实治理责任,由镇级统一部署,村“两委”干部、网格员齐上阵,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河清库行动”、清河清库行动“回头看”、河湖“清四乱”、河湖“清违清障”、河道卫生环境集中整治等九大专项行动,对河道内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如今的石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已成为成山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山镇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趁热打铁,通过“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对域内2条河流、10个水库进行治理,效果显著,其中沙沟河已申报省级美丽示范河湖。今后,成山镇将继续坚持、严格落实河湖湾长制,加强水文化建设,凝聚全社会节水爱水护水的强大力量,构建人水和谐发展新格局,让每一条“幸福河湖”都名副其实。
站在港西镇巍巍村和龙家村的高地,可以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潺湲而过,在秋冬季节温暖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粼粼波光,这条河便是白龙河。作为入选威海市第三届精致城市示范项目评选活动“精致河湖”的白龙河,不仅给流经区域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更因水清景美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白龙河港西段起点位于埠柳镇坎地村与港西镇巍巍村交界处,终点位于龙家大桥北白龙河与朝阳港海湾交界处。为推进白龙河生态建设,早在2015年,港西镇政府便按照自然协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原则,进行河道清淤、石砌河道、砌筑拦河坝、回填种植土等工程,确保了河湖工程运行安全,同时兴建绿化带,新增绿化面积,修复入海口好运角朝阳港湿地修复景观工程,确保白龙河两岸生态资源良好。
港西镇扎实落实“河湖长制”,配齐河管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河长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专项会议,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检查制度,并建设河湖“一河一档”,出现变动及时更新档案,按照制定的制度体系编制完成“一河一策”,保证白龙河治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有效地杜绝了污水直排偷排、非法采砂洗砂、临河违建等“五乱”行为,让白龙河道干净、环境优美,成为居民及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港西镇结合“绿满荣成·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河库绿化”“村在绿中”绿化美化工程。今年以来,河两岸新栽植造型松、早春开花等乔木、花灌木5000余株,金叶风箱果、红瑞木等地被植物及宿根花卉350万株。同时依据河流走势及原有河岸形态,对不同河段因地制宜设施河岸,有力地建成生物多样、健康稳定的“城市绿肺”,切实提高了沿岸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埠柳河位于荣成市北部,发源于伟德山古迹顶,自南向北流经埠柳镇大梁家等11个村,汇入大岚河北入海,全长7.205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该条河流是集防洪蓄水、生态治理、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开放式美丽河湖,河畔已成为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近年来,埠柳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行河湖长制,通过领导带头抓、河长办巡查促、河湖长靠上干等举措,实现了埠柳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环境。埠柳镇辖区共有5条河流,12个水库,设镇级河长5名、湖长15名,村级河长35名、湖长11名,河湖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现了河湖管理全覆盖。为进一步提高河湖长履职能力,有效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埠柳镇不定期组织镇村两级河湖长进行培训,各项制度的有力实施让埠柳镇水域环境极大改善,水质明显提升,河湖治理成效显著。
镇、村两级河湖长积极主动作为,每月至少完成3次巡查任务,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在日常巡查中,河湖长做好巡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能处理的立即处理;对不能马上处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上报,形成问题清单,汇聚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实现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的转变、“河长制”向“河长治”的转变。
近年来,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深入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论,深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在岸线整治修复、恢复湿地面积、加强行业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收效显著,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