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与江苏、浙江二省交接处的朱家角历史悠远,从三国时期形成村落,宋代渐成集市,明万历年间建镇,明清时期以米业布业闻名天下。“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繁盛景象生生不息。到了现代,朱家角又荣膺上海历史名镇之首、全国文化名镇和“沪上威尼斯”等美名。
朱家角古镇冬日景象。
朱家角古镇,400年树龄古银杏。
自2017年开始,朱家角全面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软硬件提升、文化传承等为抓手,盘活文旅资源。那么一直保持活力的朱家角,近期有什么“上新”?
全新的朱家角古镇游客中心:有颜值,也有内涵
声名远播的朱家角每逢长假日一定会迎来客流,原本景区南部入口的游客中心由于面积、功能配置限制等问题,无法提供更周到、便捷的服务。经过市、区等各部门的努力,在2021年年末,一个高颜值、多功能的全新的游客中心出现在大众面前。
全新的朱家角古镇游客中心
这座位于朱家角古镇景区北部入口的新建筑相当显眼,木质格栅构架、上下两层,气势恢宏。
青浦文旅向澎湃新闻透露,新建筑是由无样建筑工作室的创始人冯路博士主持设计,水务建设承建。设计团队根据朱家角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两大类为参考,造型、选材和用色都将传统和现代和谐融合,营造了通透、开阔、简洁明朗的视觉效果,整体建筑和历史风貌也保持一致。
朱家角古镇游客中心票务区
新的游客中心室内服务涵盖了信息咨询、旅馆预订、导游、售票、等综合服务,接待大厅内设有休息、茶饮吧、母婴室等便民区域,还有文创零售、特色邮局等特色点位,满足市民游客各方面需求。
朱家角古镇游客中心文创品区
朱家角古镇游客中心票务区茶饮吧
此次室外区域扩容了停车空间,还增设新能源停车位,缓解原本的自驾游客停车压力。
连接游客中心和古镇区的客流线路,也已布置完成,新的古镇旅游巴士实现了升级,方便游客实现由公共交通到景区入口直达的无缝衔接。
朱家角景区安保人员值勤,指挥客流。在创5A的过程中,景区人员服务形象提升,景区内服务人员涉及保安、保洁、票务、导游等,按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区分,分别完成了服务提升培训,由景区管理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监督。
青浦新米:一碗人间烟火气
青浦作为江南水乡,以一方温润水土孕育了深厚的饮食文化。1961年,考古专家在崧泽遗址发现6000年前人工培植的稻谷,这把稻谷被称为“上海第一稻”。
崧泽遗址博物馆展示的“上海第一稻”
青浦薄稻米是上海本地出产的优质大米,在明清时期就是朝廷的贡米,历经发展和品种提纯选育,青浦薄稻米的栽培技术、加工、存储等条件也越来越好。2019年,“青浦薄稻米”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2021年青浦新米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眼下正逢新米上市,游客在区内多个美丽乡村都可以品尝到新米制作的美食。
朱家角镇林家村的薄荷香农庄主理人之一陈君芳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古代贡米同类的优质米种,一年只种一季,运用有机发酵肥保障土壤肥力,多年来经营培育的大米水准稳定、颗粒饱满,蒸煮光泽油亮,若配上打了霜的青菜,加上自家腌制的咸肉,就成了一碗经典的老底子味道菜饭。
朱家角镇林家村的薄荷香书苑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薄荷香农庄农家灶头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2021年青浦新米制作的米糕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青浦新米这块金字招牌也承载着“米文化”的魅力和活力。今年冬天,青浦文旅推出的“2021青浦菜饭季”,集合了包括朱家角镇在内的多个稻米文化体验区域,从线上的米文化知识传播,到线下品尝、制作体验等多角度,让市民游客更深入地感受人间烟火的滋味。
2021年青浦新米制作的菜饭 孙志俊 图
从一碗菜饭了解它背后的内涵,这正诠释了朱家角古镇在地域文化、当地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实践中探索出“以小见大”的发展思路。
据青浦文旅介绍,朱家角不仅有米文化、古文化和水文化,也积累了同德油厂、人和堂国药店、恒泰祥米行、文琴斋裱画店、德盛菜馆等著名老字号。如何让老字号焕活新生,也一直是青浦在文化建设和旅游体验升级上打磨的重要问题。
目前,青浦已经形成“朱市大集”、大清米酒等文创产品。下一阶段的文旅开发,将围绕“老字号复兴”计划,进一步推进非遗文化与老字号的挂钩,结合文旅产业,计划在古镇九条老街,形成“街街有老字号、号号融非遗”格局。
朱家角古镇 大清邮局旧址
朱家角古镇风景
“2021青浦菜饭季”正火热进行中,更多实时动态可查阅“青浦文旅”公众号。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游客游览时请积极配合各景点健康管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未注明来源图片均由 青浦文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