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王德文第三次来找唐廷波,两人在“润泽花海”景区转悠了小半天儿,琢磨着在这儿建个滑雪场。
右一为王德文。
王德文,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党委书记,刚刚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唐廷波,全国人大代表、水泉镇水泉村村党委书记。
认定认准的事一定要做成做好。8年来,先后在水泉镇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书记的王德文,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儿,和镇里的干部群众一起躬耕沃野,而今这里已是繁花静开——7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2个以上产业,村集体经济都已超过10万元。
当地乡亲们眼里的王书记是这样的:走路嗖嗖地,办事咔咔地。
喀左县委书记韩宪臣给出的评价是:长期扎根基层,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他的带领下水泉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楷模。
“想着变”
水泉村要建个滑雪场,而南亮子村的10个蒙古包已建完主体,就等着来年开春上盖儿。
冬天,南亮子村香磨屯的“依湾农家”景区略显冷清,但在其他时日里,却很热闹:碧水村前浩荡向东流,依势形成凌河第一湾,廊桥横跨两岸,10万余株荷花竞相斗艳;村中老式起房脊瓦房随处可见,闲置房屋改建而成的民宿有20间,散落其中;远眺,向南,前凌河水后西汤山,向东,鸽子洞古人类遗址。
依山傍水有故事,水泉镇正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在南亮子村探索着 “生态兴旅、以旅促农”的农村发展新路子。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在村里人看来,山是穷山,水是恶水。外出要过独木桥,一下雨,得在家里憋住七八天;进村一条毛驴车道,一车进来迎面另一车就得倒回去。
这可哪行,乡亲们都在眼巴巴地瞅着呢。2016年,刚当上水泉镇镇长的王德文横下一条心,从南亮子村着手,搞旅游。
心中有百姓,眼里有疾苦,想为,脚下才会有行动。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王德文深深懂得这一道理。想为,是一种思想境界,迸发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对群众的呼声不仅要有好态度,还要真作为,当“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在南亮子发展乡村游,三个问题横在面前:建景区涉及土地流转,村民意见哪有那么好统一的;修路开山劈道,谈何容易;启动资金从哪来?
南亮子全村350亩地,310亩谈得比较顺利,剩下40亩人家就是不愿意流转,就想自己种。
咋办?一次次下村,王德文发现了解锁的钥匙——香磨屯老组长代景玉在村里威信高,连续找了七八次老代,他一同意,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期间,王德文和镇党委班子集体做了一件很冒险的事,
先是将争取来的生态项目资金,用于开发贫困村生态旅游项目,然后将扶贫资金投到旅游产业上,这在喀左可是没有先例的事。等景区逐渐成型后,这一做法成了一条好经验。
南亮子村党总支书记邹德军说,2018年,村党支部领办经济实体,打造“依湾农家”生态旅游项目。而今,“早知有依湾,何必下江南”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传遍朝阳域内外。
乡亲们收获满满,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外,还有班可上。这不,已有10余位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王立敏就是其中之一,她专门帮着管理民宿,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在家门口挣钱,踏实”。
在水泉镇,7个行政村,过去大家你瞅着我我瞅着你,一起“守着穷”,如今都像南亮子一样,“想着变”。
水泉村依托207省道交通优势,流转土地600亩,打造“润泽花海”旅游景区,搞起花卉种植、果蔬采摘等项目。2018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去年实现总收入110万元。
老杖子村志远冷棚葡萄基地、果树育苗基地,建设冷棚10栋,发展果树育苗20万株,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今年,塔贝营子村发展合资合作项目,并引进实施飞地产业项目……
“比着干”
就水泉镇来说,“物”的变化外在于形,更加彰显;其实,深层次的是村干部状态的整体提升与合力凝聚。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王德文说,干部岂能成为“不干”。
王德文说这话是有背景的,水泉全镇有33名村干部,过去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有的都快70岁了还在岗上;更让人头疼的是,部分干部积极性不够、认识不够。有了“两不够”,工作怎能够推进下去?
干部需有想为之境界,更要善为。善为是一种能力,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唯有以决心和智慧破藩篱,才能“柳暗花明”。
2019年,王德文当选水泉镇党委书记,他意识到,一定要抓住“关键少数”。也正是在这一年,水泉镇党委决定,全面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镇党委班子反复讨论后,一个共识形成:要想各村齐头并进,必须把敢于担当的党员选进班子。
2019年起,水泉镇先后调整村书记3名,全部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其中,企业家4人,由“能人治村”转变为“能人富村”。
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水泉镇的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以往“逼着干”,现在村干部带领乡亲们“比着干”。
后城子村党总支书记李繁华,2019年10月新提拔上来的,今年刚刚28岁。
这位年轻的村干部到任后立即行动起来,去年村里建了养牛场,外包出去,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益。这两年,村里修了8公里巷道,通到每家每户,还差3公里,明年修完。
李繁华说:“人家水泉弄花海,南亮子搞农家游,咱也不差啥,后城子荒山2300多亩,明年试种200亩酸枣,那个经济价值可高啦,1斤就能卖到5块多。”
在马营子村,以前,家家户户门前堆垃圾、垛柴禾,乱七八糟的。现在村里翻修了主路,还建起了文化墙,环境一天天在变美。
“帮着忙”
“ 下乡就是我的主要工作,几乎天天在各村转悠。”王德文坦言,在办公室里很难发现真问题。
以勤为先,王德文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水泉乡亲的幸福指数。
勤为是一种作风。“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唯有日拱一卒,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方可成事。
在水泉镇,以前过着穷日子,村干部和百姓之间互相“躲着走”——见面没准有啥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已变成大家一起“帮着忙”。
转变来自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果子”。当年,王德文和班子成员走家串户,坐在炕上听老乡掏心掏肺说出大实话。
回来后,王德文越核计越发想明白一个理儿,摆脱贫困,离不开咱身边的乡亲,首先要提升他们的“精气神”。
改变,从村容村貌开始。
改善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水泉镇积极争取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土地整理、节水增粮等项目。几年间,硬化镇村公路、巷道164.3公里,王德文说:“不修路,哪能富啊。”
2018年起,陆续安装758盏路灯,要亮到晚上11点,费用由镇里统筹。
栽植各类风景树10万余株、花卉100万余株。在这里,“开窗见绿、开门闻香、移步见景”的美好憧憬变成现实。
最让王德文自豪的是,在他的强力推动下,7个村的村部从无到有,文化广场也是从无到有。
原来南亮子村部有六间土瓦房,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办公只能到村书记家里去。南亮子第一个建起村部和广场,到2019年,各个村都添置齐这两个“大件”。
几年来,镇里、村里干部忙前忙后,乡亲们不仅看到了,也切身体会了“实惠”。
有了文化广场,水泉村广场舞队队长夏宏芳别提有多高兴了:“大家晚上跳跳舞,强身又健体!”听说,临近乡镇有的喜欢跳舞的都到水泉来玩。
在南亮子村,建起景区后,香磨屯老组长代景玉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花了10多万元新盖了敞亮的大平板房。
“王书记在这待得好啊,净给咱办实事。”
“老代功不可没,没有他,‘依湾农家’整不起来。”王德文说。
现在,村里旅游开发事杂,不管镇里或村上派没派活,代景玉都会主动揽过来很多,忙前跑后的。
邹德军说,大家互相帮衬着,日子越过越好,来年村里还要继续把旅游这碗饭端好,争取收入达到100万元到200万元。
在水泉村,曾经的贫困户李泽祥,生活信心不足,喝闲酒、戳墙根。王德文入户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后,安排他到“润泽花海”景区务工,帮着侍弄蔬菜。悟性高的李泽祥现在已经是带工了,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从一个观望者到劳动者并蝶变为管理者。
2020年,王德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7月1日,受邀现场观看建党百年庆祝大会;2021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务员”,记一等功。
王德文说,荣誉是属于水泉乡亲们和镇党委班子集体的,我个人只是做了点分内的事。
今日水泉镇,正如其名,引得活水徐徐来,浇灌百花开。
来源:朝阳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