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来到老家拙村的旧村址,这里东靠潍河、西依历山,实
属左青龙、右白虎,可谓风水宝地。最早的村庄是在历山的左边,因此起名左村,因河水冲塌,使村庄逐步迁移到早年间舜王领导人们治陶的遗址上,因村内有掘土造成的四、五个十几亩的大土坑,村名被人们叫成了“掘村”,以后又叫成了“拙村”。村庄东西长约三里,南北约二里。又因千百年来历山上和西岭上下来的水冲刷成宽窄、深浅,长、短不一的七十二道沟,使村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块岛屿式的居住地。七十年代以前,春夏时节潍河里的鱼、虾逆水游到沟里、湾里,鹅鸭成群;水中的芦苇、荷花;埃上的绿树、红花;岸上的各式房舍和穿红戴绿的人们,其美景胜似江南。
我每走到一处,儿时玩耍,青年时期劳作的场景立时映现在眼前。我都要驻足感叹一番,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来到了历山上,站在舜王曾经挖过的舜井和舜王庙遗址时,舜井的原貌(直经约一米、深约六、七米,井壁都是小鹅卵石和沙土构成的坚硬的岩石)和关于舜王的好多故事及优美的传说又一幕幕在脑海中上演。当我向西遥望到二里外的‘大松林’和‘本记坟’遗址时,又勾起了我听老人讲的明末时期一个动人故事。从中知道了原来的‘大松林’是舜王庙僧人在抗倭护宝中壮烈牺牲的二十八个人的墓地,‘本记坟’是被僧人们和爱国民众们消灭的三十五个日本倭寇的埋葬坑。在这小小的厉山上曾发生了一场毁庙掠宝和护庙守宝的激烈战斗,最终将来犯倭寇全部消灭,涌现出了无数的平民英雄。
五百多年过去了,原来的舜王庙已在明朝时期就搬迁到诸冯村东潍河岸上,但在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三日毁于特大洪水。舜井在一九七四年冬治山造田时被填埋。大松林在四几年被日本鬼子砍伐,两处坟头也早被平掉。原来的面貌已荡然无存,如今厉山和这些遗
址又将被厂房覆盖。
我茫然地看着、想着:岁月将无情地把这一切带走,将消失得
无影无踪。我思绪万千,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这些平民英雄的怀
念,产生了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让这块圣洁的土地,这些平民英
雄们不被遗忘,能永远记在世代人的心中。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写了出来,希望人们看到后能有所启迪、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