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远水隐高僧。
走进云锦峰下的千年古寺伊山寺,忍不住一声叹息,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寒酸的“皇家寺院”了吧。
山门、院落、一座大雄殿。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千年古刹,更不敢相信的是这可能还是一座皇家寺院。
衡阳伊山寺,全国百大古寺之一,始建于魏晋,晋安帝为表彰桓伊的卓越功劳而建,取名伊山寺;
古寺周边青山环绕,林木滴翠,相传有云锦日华峰、又凤井、读书台等“伊山八景”,现如今只剩下荒芜与寂静、清冷。
追溯历史,回溯千年,这座今天看似破败苍凉的古寺实则大有来头。
据史料记载,这是东晋政治家、音乐家桓伊幼时读书习武之所,也是著名笛曲《梅花三弄》的创作地,其作者就是被后人尊为“笛圣”的桓伊。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在其小的时候,晋哀帝(362-363)时国内动荡不安,桓伊跟随家人逃难避祸,隐居衡阳30里外的云锦峰下的云锦庵。
那时候的桓伊除了读书、习武,对吹笛这一方面更是出神入化 。《晋书》记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今天的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改编于笛曲《梅花三弄》,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高度一致,在中国十大名曲中流传最广。
桓伊的音乐天赋令后世惊叹不已,其军事能力也不容忽视。桓伊考取功名后,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
孝武帝太元八年,在前秦苻坚率军大举南侵时,奉宰相谢安之命,与谢玄、谢石带领8万北府兵迎战,杀敌、歼灭前秦军70余万人,史称“淝水大战”,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嗣后功成身退,隐居衡阳伊山。
桓伊去世后,晋安帝纪其功,扩建云锦庵,定名伊山寺。
当时的伊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三进六横,有僧侣几百人,铸有“千人锅”供食,成为南国名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江湖侠客,甚至包括皇室贵族。
南朝陈后主皇妃张丽华(今浙江人),因战乱在衡阳市雁峰寺戴发修行,听闻伊山寺的梅花闻名江南,便慕名而来。曾一度想定居于地,后被寺院主持拒绝,便又去了衡山。
唐代著名诗人张祜游历衡州时,写下《游伊山寺》一诗:“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往昔读书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宋徽宗时期,寺院大修,宋徽宗钦敕赐“伊山景德禅寺”,御笔亲书圣旨牌一块,此后伊山以景德名山为誉号;
清康熙年间,一位皇妃在此修行,康熙赐款修建皇妃楼,封伊山寺为皇庄地,田山不还国税,又赐称“六朝胜境”。
民国时期,伊山寺重修山门,著名经学家王闿运题写了对联:“明月似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
联中的“三弄笛”是自然指桓伊的《梅花三弄》,“六朝山”则是指伊山的来历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纵观历史沿革,伊山寺并非一般千年古刹。
晋安帝下令而建,又有宋徽宗的御赐圣旨牌一块,以及清康熙赐款修建皇妃楼,并封伊山寺为皇庄地。由此可见,伊山寺称得上是一座皇家寺院,或是受皇家恩宠的千年古刹。
在今天的大雄宝殿之上,还有一块刻有“宋徽宗钦敕赐伊山景德禅寺“等字样的立匾,十分醒目。立匾(或竖匾)可不是随便悬挂的,有说法称只有皇家御赐的寺院,才能用立匾。
眼前的这块立匾很有可能是后来仿造的,宋徽宗曾御赐的那块真迹或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伊山寺的历史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
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寺,早不见伊山梅花。
现如今仅余一间宝殿,还是1998年由当地乡民集资重建的,而那读书台、弄琴台等桓伊遗迹荡然无存,包括宝塔、千年钟、万人锅等文物也无踪迹。
在寺院的右侧,还有一座废弃的教学楼、废弃的篮球场掩映在山林之中。据伊山村的村民说,那里也曾是古寺的一部分,佛殿僧舍等建筑十分多。
看着寺前的那棵高大的松树,甚感苍凉,孤独,仿佛在静静诉说着一座古寺在历史洪流中的兴衰过程。历史如此残酷、历史如此无奈,历史的洪流无法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