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州旅游局)
在明永乐二年那个移民潮中,有个叫纪椒坡的,自江南拖家带口,逶迤北行。
纪椒坡就是纪晓岚的祖先,原籍江南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市江宁区)。那年朝廷诏令迁江南大户实畿辅,纪椒坡背井离乡,跋山涉水,来到献县景城,即驻足不前,落户安家。
对于纪椒坡景城之迁,在纪晓岚故乡长期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椒坡公出行之前,请高人占卜前程吉凶,那位高人指点,此次北行,须遇见“牛上房,车上树”方可落脚。牛很少上房,车更不可能上树,这简直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纪椒坡坚持必须按占卜去做,否则决不停步。
事有凑巧,这天,纪氏一家来到一个村庄,忽然看见一头小牛犊登上一间矮房,到房顶上去啃草,这不是牛上房了吗?又见一农妇,在一棵枣树下纺线,停下纺车后顺手把纺车举起来挂到树枝上。纺车也是车呀?“牛上房、车上树”的情景终于出现了。这村就是景城,于是纪椒坡一家就在此地安顿下来。
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纪椒坡之所以选择景城落户,可能是看出那是一处旺地。虽然景城县早已废弃,但城址尚存。直到纪晓岚晚年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时还有这样的描写“余族所居曰景城,宋故县也。城址尚依稀可辨。或偶于昧爽时,遥望烟雾中,现一城影,楼堞宛然,类乎蜃气”(《滦阳消夏录卷六》)。此处所说宋故县,当指宋朝以前是县城。
纪氏于景城落户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以务农为主,因持家有度,操业有方,渐成殷实大户。其家风淳实多善,常于灾荒之年捐粟济贫,煮粥赈困。其善举懿行,清乾隆《献县志》、民国《献县志》都有记载。
随着人口繁衍,纪氏逐渐向四乡蔓延。纪晓岚一支,自其曾祖纪钰时,就迁至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随着家业富足,纪氏也由耕入读,渐成书香门第。纪晓岚高祖纪坤,攻读诗书,博取功名。纪坤为廪膳生,屡试不第,“十年求仕进,白发志不成,青云谅无分,决意谋归耕”。(纪坤《花王阁剩稿》)到了纪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那一代,终于迈进官场。
纪容舒,清康熙朝恩科举人,在雍正、乾隆朝做过户部、刑部属官,当过云南省姚安府知府,后人称他为姚安公。他还在学术研究方面颇有成就。作为一个严父,无论从为官做人还是读书治学,都给纪晓岚以良好的影响。
雍正二年(1724)六月十五日午时,一代文宗纪晓岚在崔尔庄出世了。但凡一个大人物降生,总会伴随着某些征兆。据说纪晓岚出生的那一天,崔尔庄出现了火精。人们一边敲打铜锣,一边追赶火精,追到纪府,火精闪入门内不见了。一会儿,传出消息,纪家添了一位小公子。于是人们说,他就是火精转世。此外,也有说他是金鸡下凡的,也有他是猴精转世的。种种传说历久不衰。
儿时的纪晓岚,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据说他夜晚外出上学,前头总有个小灯笼一闪一闪地为他照路。他到集市上玩耍,看见卖书的上前拿过来翻看一遍,就把内容全记住了。他调皮地戏谑老师、捉弄商贩、巧对太守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多少年来,在他的故乡广为流传。他成了幽默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后来,纪晓岚走出家乡,跻身朝堂。又因才气和学识而名满天下,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百年之后,他又魂归故里,埋葬在崔尔庄以南六华里北村西南方的枣林之中,长眠于这块文脉渊源的热土上。
作者:李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