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
承载着一座城的灵魂
见证着一座城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通联着几代人生活回忆
你喜欢郑州的哪座桥
哪座桥又让你恋恋不舍
《桥见郑州》带您一起看郑州的桥
共同去探访充满着无限可能的郑州
今天推出第四篇
《近300岁高龄的它,每天还在服务郑州市民》
在郑州闹市区
有一座上了年纪的桥
也是郑州市区现存最老的石桥
熊儿河桥
被称为“活文物”的TA
在郑州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
年纪最大
却每天仍为市民服务着
古桥之上
人车依旧川流不息
桥体侧面
石刻飞龙、花草、鸟兽等图案
从外表上看
古桥有修补过的痕迹
据《重修熊耳河桥碑记》记载
熊耳河桥原为单孔石桥
1738年 清乾隆三年
郑州知州张钺重修熊耳河桥
第二年
熊耳河发大水 桥又被冲塌
1745年 乾隆十年
张钺再次重修熊耳河桥
这次重修之后的熊耳河桥桥长34米
宽近7米
桥上刻有一兽头
怒目大嘴 象征着征服水患
此桥历经200多年 依然坚固
1978年
熊耳河桥扩建加宽
改为柏油桥面 水泥栏杆
有人说
一座桥
是一个文化历史的载体
是一地民俗风情的标本
更是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显现
郑州的桥
蕴藏着历史
彰显着现在
孕育着未来
遇见一座桥,认识一座城。
★熊耳河桥
来历:
按照《郑州文物志》的记载,在郑州市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桥是位于管城区南关大街上的熊儿河桥。据说“熊儿河桥”原来叫“熊儿桥”。关于熊儿桥的来历,民间是这样传说的:明朝末年,在郑州的石柱村(今天的新圃东街),住着兄弟两人,哥哥叫熊大,弟弟叫熊二。因为父母双亡,家贫无以为生,哥哥就把弟弟送到郑州城里南门内大户张谷囤家里当仆人。张大户颇有钱财,花钱捐了个监生,人称张监生。熊二眉清目秀,干活勤快。张监生很喜欢熊二,就给熊二改名叫熊儿,并提拔他当上了管家。熊儿生活俭朴,所以天长日久,就积攒了些银钱。当时南关有条小河,每到秋季河水都泛滥成灾。河上面没有桥,来往行人趟水过河都很不方便。熊儿就把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带领群众疏通河道,修建了一座小桥。
后人为纪念其功德,将桥叫做熊儿河桥,穿桥而过的河流,则叫做熊儿河。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条河穿过城区时画了道弧线,形状像熊耳,因此老百姓也把它叫做熊耳河,河上的这座桥被称作“熊耳河桥”。
特色:该桥建于1738年,桥身局部雕花细致,有一定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价值,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砖石桥梁。
地址:直接导航熊耳河桥
记者:张杭、马一鸣
编辑:弓雪
统筹:马松林、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