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公园城市观花指数体系首次发布,为市民带来了观花赏叶的详尽指导。至此,成都的植物之美也再一次回到大众视线,引起广泛关注。
泛黄的银杏、冬日的彩林,被绿意包裹的高架桥……生活在公园城市里的植物,不仅是供人欣赏的景观资源,更与城、与人,完美地编织在一起,产生着重要而紧密的联系。根据2020年度成都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成都现记录的高等植物有4459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7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珙桐、独叶草等。它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成都又在做哪些探索?本期记者带你走进公园城市里的植物。
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35株香果树是已知龙泉山脉唯一天然种群
为了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成都植物,前不久,记者跟随成都生物所研究团队走进成都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有片区域我们正在重点观察。”刚刚上山,团队成员伍小刚便迫不及待向记者推介。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一大片青翠的树林映入眼帘,鸟鸣声不绝于耳。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林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记者正在疑问之时,正前方出现了十多条灰褐色的长虫。“小心点,不要踩到它们了!”伍小刚提醒说,“是马陆虫,喜欢湿润的环境,这片林子里有很多。”原来眼前的这片树林是龙泉山脉发现的唯一一片保存完整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不仅有马陆虫、竹节虫、瓢虫等长期“定居”,还分布着110多种乡土植物。
“35株香果树也是在这里发现的!香果树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被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伍小刚难掩心中激动。记者看到,林子里最高的香果树约有30米,旁边还分布着不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桢楠。“该香果树种群是目前已知的龙泉山脉唯一一片天然种群,也是四川盆地浅丘平坝地区少见的可以实现自然更新的种群。”伍小刚说。
“这只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物‘家谱’的一小部分。”伍小刚话锋一转,3年过去,森林公园的植物本底已基本摸清。初步分析认为,目前龙泉山分布有高等维管植物约170科571属951种(含园林绿化植物),其中本土植物500余种。其中不乏香果树、桢楠、野大豆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针对调查统计的乡土植物,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保护与繁育研究,开展人工种子破除休眠实验等。“希望能形成龙泉山乡土物种的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增加更多的‘龙泉山元素’。”伍小刚表示。
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成都现记录高等植物4459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只是公园城市植被本底的一个微观切面。
根据2020年度成都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成都现记录的高等植物有4459种,占全国的14%,占全省的41%,包括蕨类植物304种,裸子植物82种,被子植物4073种。
根据上月公布实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成都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7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珙桐、独叶草等15种。
上至海拔最高处的大邑县大雪塘、下到最低处简阳界牌村沱江边,高差达5005米,成都巨大的海拔垂直落差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等区域,遍布着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区域野生动植物种类占成都市的80%以上。
在成都市区,以景观植物为主的乔灌竹草和园林花卉搭建起公园城市的绿脉,叶、花、果、干,大小、颜色、季节变化,细致又独特的植物特征搭配成最直观的城市景观要素。
丰富的植物类型,成为这座公园城市不可或缺的本底资源。漫步于城市街头,槐树街、东桂街、冻青树街、泡桐树街……无论是众多以植物命名的街道,还是被爬山虎包裹的二环高架,植物与人、植物与城,完美地编织在一起,产生着重要而紧密的联系。
这些天,金黄的银杏又带来一番美好的冬日享受。上周五,成都发布了“天府十大古银杏”,再一次让这座城市的古树名木资源受到关注。截至目前,成都共有古树名木9423株,包括桢楠、柏木、银杏、香樟、罗汉松等。
全国最多的芙蓉资源
7个芙蓉新品获国家授权
本月初,一则消息引发关注:“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作为成渝地区首个围绕乡土植物种质资源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乡土植物的保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进程中,植物是最基础、重要的元素。”成都市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李方文告诉记者,成渝两地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一万多种,超过全国总数1/3。作为成渝地区第一个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将围绕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与生长发育调控研究、乡土植物景观应用及生态服务功能4个方面做深入研究。
“力争5年内,在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引种驯化、种质创新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全国同类科研院所的领先水平。”李方文表示。
在乡土植物的研究、保育、应用等方面,成都已在发力。比如,在市花芙蓉的种质创新上,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收集了全国最多的芙蓉资源,培育了30多个新品种,其中“金秋红”“金秋颂”“彩霞”等7个芙蓉新优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授权。在具有观花、观果特性的荚蒾属植物资源方面,收集了全国种类的约80%,达64种(变种、变型);还对花灌木、耐阴植物、地被植物、湿生植物、彩色叶植物等方面的观赏植物进行了相应研究和试点应用。
围绕推进省重点实验室和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成都还将在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方面深下功夫。“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以及特色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李方文表示。
本报记者 王琳黎
视觉设计 陈 杰
本报制图 江蕊松
部分图据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摄影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