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天俯瞰荆楚大地,浩渺的洞庭湖云蒸霞蔚、碧波万顷,于岳州府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碧玉——天井山,天井山脚踏悠悠洞庭湖,遥望巍巍武当山。
天井山位于湖广行省岳州府武陵山支脉,北接长江,南依洞庭、西北与华容桃花山遥相呼应,于楚地三面群山环抱之中,山水绝佳,朝迎洞庭灿烂云霞,暮送长江落日余晖。
《山海经》载:“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尧帝之二女即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居于洞庭湖,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二女惊闻噩耗,一路南下,悲痛欲绝,泪洒青竹,化作湘妃斑竹。
诗人屈原于《楚辞·九歌》中,赋曰:“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处写于舜崩后,娥皇女英愁苦哀思之情。
唐诗亦叹云: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二妃南下寻找舜王途中,饥肠辘辘,香汗淋漓,于洞庭山一带休憩,因口渴难忍,于江边东山山顶处开凿一口仙井,引来龙宫灵水,井水甘冽清甜。二妃饮毕井水,不觉神清气爽,连夜行至洞庭山君山一带,因悲伤过度不久便香消玉殒,魂随帝去矣!
古诗云:二妃凿天井,井留玉人无。泪泉青石下,余愁碧山隅。
二妃仙逝,山河变色,云雨霏霏,居于七星墩之楚人部族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二妃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将凿井东山取名天井山,因井位于山顶,故而得名,亦造庙祭祀。
洞庭湖边岳州天井山之天井与洞庭湖中君山柳毅井,以及杭州东山柳毅井相通,此三井深不可测,水源直抵东海龙宫,取东海龙脉,故而历时千年,井水不竭,因接引龙族血脉,凡百姓发赤诚之愿,饮井水可疗疾患。
天井山于商周时期七星部落造一庙,供奉舜帝与二妃,楚人百姓祭之,以求保佑楚地一方太平、风调雨顺。
凡天地感应人心失德,必有灾祸降临。狂风大作之日,必有百姓怨气冲天;洪水滔天之时,必有恶徒贪欲横流。
汉代道教兴起,一日自中原地区来一高道云中子,在此弘扬道法、修炼丹道,供奉三清,每日香火不绝。
云中子道行高深,法眼通天,常远观荆楚武当山,于弟子言:“武当山隐隐间紫气升腾,道脉充盈,将为天下道教仙山之首。后世必有一文韬武略之帝王承其龙脉登临大位,开创伟业,扬帆海外,为我华夏族扬大国威名、彰大同美名”。
遂带领弟子信众扩建宫观,募集重金修建金顶,与武当山金殿遥相呼应,法脉相通。
云中子素爱清修,阳神出游于昆仑东海,与各路高道大德切磋堪舆风水、修仙成道。
平日里于天井山中间四处寻觅,得一处上古山洞,常在此洞穴闭关吸风饮露、修炼内丹,每次入关必七七四十九天。
一日闭关结束,徒弟观师父已羽化成仙,为纪念师父,取名仙人洞,后世常有修行人于此洞采灵气修炼,其实云中子早已觉察此仙人洞与洞庭湖相通,接引东海龙宫龙脉气息以练胎息。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谈玄论道之风益盛,一云游僧吉藏法师避祸归隐沿江而下至此山,见水色潋滟,风水绝佳,不远处可见灼灼桃花山,仿佛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遂上岸登山与道士品茶论法,不亦乐乎,正所谓:一僧一道一天井,半云半月半春秋。
道长问,佛大道大?
僧答:自性平等,无有大小。
道长问,僧高道高?
僧答:直心是道,无有高低。
道长问,道可一法成道,佛家有多少修行法门?
僧答: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成道,八万四千又可为一,一即一切,万法归一。一入中道,不著两边,空无挂碍,妙有万法。
道长问,道可练精化气,佛家虽戒淫,但如何不漏丹?
僧答:道虽练精化气可修身,但心淫难断。佛教弟子静坐禅行,身断杀、盗、淫,心断贪、嗔、痴;身不漏业,护持法体;心无欲念,护持戒体。
道长问,成道不离菩提树,菩提树在哪里?
僧答:心为菩提树,离心无菩提。
道长问,何为儒释道一家?
僧答:佛与道有法理相通,佛与儒有仁孝相融,道与儒有术法相补。且佛教可融万法,不排斥万法,众生平等,性体一家。
道长问,何为云游参百家?
僧师答:百家各有所长,参学可互补。理虽如此,佛道有别;佛教参访寻善友,求了脱生死之法;道家参访觅真人,求成仙得道之理。
道长问:何为缘?
僧答曰:今日来天井山与高道参悟即是缘,洞庭长江天井山感召即是缘。
于是僧人感念缘力殊胜,背靠道观,修建佛寺,供奉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后代数次翻修,形成今日建筑。
一山有两庙,佛道各一家,门迎八方客,窗含千秋月。
天井山历经千年风霜,经历朝代更替、争斗动乱、暴雨洪灾、战火硝烟……
数劫历尽,庙宇坍塌,然神灵护佑,土地有灵,洞天福地,上天不绝,总有赤诚之人不断复建,历久弥坚,只因此处身系一方百姓之福祉,千百年间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文官武将,不绝史书。
天井青山晨钟暮鼓,经年累月香火不断。太上如来本是一家,仙佛同根共赴龙华。修道学佛皆可得度,明心见性众善奉行。
佛道两家至本朝依然颇有规模,余认为天下大同必人人修仁德,尊道贵德,佛道皆为劝善之说,故曰:
佛道本一家,同因不同果,
缘来天井山,同修天地心。
天井山立楚地,依楚水,居楚人,千百年来于无声处造化天地之言:大地乃百姓,风声即民声。
余观乎我朝明主承继大位,实乃顺天应人,国泰民安,疆域辽阔,仙人云中子神机妙算,此乃天命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乃继大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华夏族一大壮举,破蒙元以武力征服外邦之下策,以怀柔之德引万国来朝乃上策。
江山永固,以德服人,威仪四海,和平邦交,实乃我辈之幸。
苍山居士书于岳麓书院
永乐十八年庚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