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林生态环境)
苏烟水库是玉林城区的饮用水源,其周边分布着玉州区大双村、苏烟村等村庄,生活着数千村民,为截流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污水,各级政府投入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环保设施,这些设施能否发挥作用,近日,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到当地实地探访。
人工湿地稳定运行多年
进入玉州区大双村大路塘自然村5级人工湿地,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的记者看到,这里犹如一个风景区,水声潺潺,周边植被绿意盎然;远看,水流从坡顶流下,经过一级人工湿地后直泻而下,形成五级小瀑布,像挂着五层绿色窗帘;近看,每级人工湿地都有一个大池塘平台,平台上面水生植物丰茂,其中最多的是一种叫狐尾草的绿色植物,这种植物的水面部分就像狐狸的尾巴,水下则长着长长的根蔓……
苏烟水库旁建设的大型人工湿地。
“这个人工湿地发挥的作用非常大。”玉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梁朝友介绍说,大双村位于玉林城区“大水缸”——苏烟水库的上游,是大容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玉林水源林保护区;长期以来,由于村里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只能直接排放,对下游苏烟水库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这些现象得到了改变。2013年12月,大双村大路塘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约80万元,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200吨/天。项目建成后,该村主出水口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玉林城区饮水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请第三方公司定期对湿地进行维护,项目运行多年,现在仍旧稳定地发挥着作用。”梁朝友说。
大双村“样板”,值得大力推广
村庄每日产生的污水收集后流经该湿地,效果到底如何呢?“你看,经处理后污水变得清澈,可以作为水库饮用水和农业灌溉使用。”带领记者沿台阶下到最底层的出水口,梁朝友介绍,检测结果也表明,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经过湿地降解污染后达标排放。
据介绍,该湿地巧妙地利用了水流的物理动能及植物降解污染等原理。湿地依地势设计建造,利用出水口地势落差较大的优势,采用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多功能综合处理工艺,建成5级人工湿地,借助落差形成的瀑布自然进行冲氧,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其处理流程为:生活污水经过细格栅去除漂浮物和悬浮物后进入水解酸化池,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接着,出水进入浮床式人工湿地,湿地上种植的狐尾草等植物根系深入池内与污水充分接触,有效地利用水中的氨氮、磷等物质,转换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湿地出水逐级进入下一级人工湿地,经过5级人工湿地,就可以对污水残留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的再处理。相关检测机构曾对大双村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喜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等各个指标污染物,经过人工湿地治理后均被吸附降解。“大双村多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这项技术确实是一项可在农村大力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梁朝友说。
推广环保技术,确保水源安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苏烟水库饮用水源安全,各级政府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各种成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处理技术,并强化对饮用水源的监管。
近年,针对苏烟村上地坡自然村2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无收集处理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人畜污水在截污之前全部建设集污池,加益生菌处理后进行还田还林,多余无法消纳部分用吸粪车拉到大塘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对大双村谭田等13个自然村近3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则采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及推广多级生态净化技术进行处理。
来源: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