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沂蒙山树多,果木树犹多,品类也多。山坡平地、沿河路旁、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杏桃梨李,苹果樱桃,大枣山楂,柿子软枣,栗子核桃,或为种植,或为野生,春华秋实,赤橙黄绿,装点着青山绿水,滋养着世代朴实勤劳的沂蒙山人。在众多的果树当中,栗子树最为惹眼:栗树树形阔大,枝繁叶茂,一棵棵健硕的老者,山坡上,水沟旁,或独立成荫,或三五成片,点缀成一道道风景。春天,漫山遍野栗花飘香,夏天,树影婆娑鸟语蝉鸣,最诱人的当属秋后,由青变黄的果实像一个个小刺猬挑在枝头,间或有些熟透炸裂开的,就像剖开的红翡翠原石,一阵风过,摇落的栗子噼里啪啦落进枯黄的野草树叶里,惹的我们那些拾柴的孩子一阵惊喜······
栗子味道香甜,营养丰富,既可生食、炒食和煮食,又能制成香甜的糕点、糖果等,即可饱腹,又是美味,是南北均产,老幼喜爱的高档果品;栗树木材坚硬、致密、耐水耐湿,可用于造船、作地板、桥板、枕木和制作家具的用材,木材纤维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栗子皮是植物色染料原料之一,象牙白古董地毯,仿古地毯染色做旧都需要使用栗子皮才行;栗树根和树皮、叶、总苞、花或花序、外果皮、内果皮、种仁均可入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百草纲目》里有详细论述。
栗树老家是哪里,未见记载。《中国植物志》说未见野生,仅见栽培。其栽培历史记载最早见于《诗经》一书。“树之榛栗,椅桐梓漆”(《鄘·定之方中》),“东门之栗,有践家室”(《郑·东门之墠》),“山有漆,隰有栗”(《唐·山有枢》),“阪有漆,隰有栗”(《秦·车临》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小雅·四月》)等中的“栗”,说都是这种栗树。
栗我们通常称为栗子树或板栗,是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高达20多米,胸径可达80厘米。雄花序像毛毛虫,有浓烈的异香;雌花像小栗子,长成后像一个个小刺猬挂在枝头,熟透的后就会自行开裂,露出褐红色的栗子。
栗的家族不大,约12种,我国有4 种及1变种,其中日本栗为引进栽培。中国本土产的三种1变种,就是韩保升在《唐本草》里说的板栗、锥栗、茅栗以及锥栗的变种峨眉锥栗。
锥栗是大乔木,高达30米,叶大,顶部长渐尖至尾状长尖;每壳斗有坚果1个;茅栗是小乔木或灌木状,叶顶部渐尖,叶背有黄或灰白色鳞腺,每壳斗有坚果1-3个,上部渐尖,容易区别。
栗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种植幼苗成活率高,植株能长成大树,寿命也长,但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一般结果晚,产量低。李时珍说“栗但可种成,不可移栽。”不知基于何。栗树是可以栽培的,且是当今的主要方法。栗树喜阳,多生于低山丘陵侧阳缓坡及河滩地带,正阳坡鲜见大树。
关于生鲜栗子的储存,《百草纲目》宗曰“栗欲干收,莫如曝之;欲生收,莫如润沙藏之,至夏初尚如新也”,是经验之谈。现在网上有很多方法介绍,我认为少量储存最好的办法是用沙藏:找一个泡沫箱,将沙子调好湿度(沙子稍有湿色即可,手握不能成团),一层沙一层栗子装均匀(上面的沙子可稍厚些,如沙干则洒水)。这样可储存到来年春后发芽。
顺便说一下,李时珍说栗树花“其花作条,大如箸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不解其意,以我所见是可作火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由于火柴缺乏,村人为了保存火种,常将晒干的栗花(常用的还有丝棉草,俗称火镰草)拧成蜡烛粗的长绳,点燃后,就让它暗火一直燃烧到下次用火。一般是抽烟的老人多用。火镰、火石、火绳是那时老人抽烟用的“三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