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清爽,余晖照向山林,叶叶皆秋色,暗影随长风摇荡。
秾绿当中,一抹海青萧然定坐,她们是山川中唯一不随风而动的生灵——每年八月十五后,道源寺尼众集体外出,行脚乞食,野外露宿,随缘讲佛,历时十五天左右。
半个月之后,她们步行回来处。
道源寺,坐落在辽宁海城三家堡,绿山环抱,清溪前穿,若隔着萋萋荒草远望,定会误想这不过是几户普普通通的田家农舍。
新修之前,道源寺的清修道场和普通的北方平房没有两样。
茅草盖在顶上,石头垒起外墙,要凭着门前枯树上系的红字标语才能辨出这是一座寺院,上面写的是:“注意脚下众生”。
如今几座青砖楼垒起,走近些就看见醒目的黄字提示:清修道场,谢绝旅游。寺内禁止放钱、拍照、喧哗、吸烟、吐痰。
虽然没了隐隐茅堂的诗意,但高大的铁丝网门更增加了世人对道源寺的好奇之心与敬畏之感。
道源寺以戒律严明而闻名天下,尼众自给自足,每日仅日中一食,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寺内找不到一个功德箱。
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最“纯正”的尼姑庵,这里有最真正的出家人。
守戒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佛的姨母大爱道夫人等五百女众要求随释尊出家,未得佛陀许可。
佛的弟子阿傩从中周旋,于是“佛告阿傩,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逾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者,可入我戒律”,佛制定八敬法,此后才有了女性出家人,使得比丘尼教团成立。
八敬法其实形成于一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男子一夫多妻,女性被视为污浊,甚至当时的某些教派将女人排除在救赎的可能性之外。
当女众提出出家的要求时,佛教面对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和内部影响,于是佛陀深思熟虑之后,以防坏正法为根本提出八敬法。
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八敬法使得不少优秀女众对佛门望而却步,所以现代女权运动兴起后,八敬法被一部分法师、学者认为,其所代表的是男尊女卑观念,甚至提出了“废除八敬法”的观点。
道源寺严格遵守的依旧是八敬法,每半月诵诫一次,到大悲寺请教诫。
寺内僧人全部为女性,现有僧人、居士约二百人,这座寺院是2001年秋在大悲寺僧团的指导下创建起来的,与大悲寺同为禅宗沩仰宗法派,当时仅有两位比丘尼和十几位居士,一年后首批剃度17人,从此建立起僧团。
沩仰宗的宗风是语默不露,明暗交驰,体用双彰,这是禅宗五家中兴起最早也衰亡较早的一家。
道源寺修行之寂寞,不言而喻。
佛陀曾对弟子说:“诸比丘,汝等从今日,须木索木,须草索草,须车索车,须作人所作人。慎勿为己受取金银、种种宝物。”
在这里,不搞旅游、不收门票,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没有嬉笑闲聊,不沾金钱不储蓄,打坐、上课、劳动,日复一日。
夜里10点至凌晨2点,这是他们所说的中夜时分,人间最清净的时候,凡夫俗眼所看不到的诸神来到佛前聆听佛法,僧团也在这时休息,4个小时睡眠起床来到后夜时分,坐禅,上殿,佛在附近来回行经。
有人曾在网上讲述过自己在道源寺“体验”的经历:2点起床后,为避免杀生,于是她们需要把大米摊在桌上数米、捉米虫,一做就是5、6点,接着开始劈柴烧炕,中午只得休息半小时;
11点开始吃一天中唯一的一餐饭,有米饭、水煮的白菜、豆腐、菠菜、土豆等,黄瓜之类当水果。
“最近滨州来了一大批僧人,个个背着好大的包袱,是来骗钱还是偷孩子的?大家小心,最近管好自己的孩子别乱跑……”
每年秋天道源寺组织外出行脚半月,八月十五后,就是佛规定二时头陀的日子,也是托钵时间——托着钵去乞食。
一列青灰色的行者,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关注,甚至偶尔还会被不解的群众误认为坏人,这时,她们依旧是继续着自己的修行,在风雨中,在注目中。
不住人家、不住寺院,只乞食物,不乞金钱。
住持也是需要外出乞食的,只不过与住持同组的僧人须手持锡杖前往。锡杖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只可摇动二三度,为的是乞食时不惊吓到施主,若无人来问,则即须行去。
乞食回来后,所有僧人需要将乞到的食物倒出上交,然后依次而坐,等待过斋。
过斋前需要先给鬼神众生布施食物,然后唱诵“供养歌”,过斋完毕其余僧人可寻僻静地休息,住持等则留下为信众结缘经书,依旧是不取分文。
继续前行,行至黑天,众僧在野外露宿地打手电读经,夜露打湿睡袋也不在意,十点,铺好睡袋休息,第二天,继续前行。
道源寺内镶着一块妙祥法师语:“修行容易守戒难,不守戒条魔一般。守住戒相心坦然,提木叉保解脱船。愿汝成真出家汉,清静无为虚空般。高尚品德如青莲,行解渡众大法船。”
天地众生
《涅槃经》云: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私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
(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维义;(四)如说修行。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则名为丈夫。”
去道源寺义诊过的医生说,在这个没有男人的世界里,女众们是地也是天。
连医生都不可思议,以她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竟然能完成繁重的功课和体力劳动,连建寺院她们都是自己动手,搬石头、运水泥、开铲车,凡壮丁可以做的。
道源寺的尼众做得完全不逊色,连5岁的小尼都能完成108个磕大头的功课,然而苦修之下他们的眼睛之中依然闪烁着积极、坚韧的光芒。
据说,多年以前在盖茅棚时,当地一部门要求缴纳钱款,道源寺的住持带着一众女居士到医院卖血筹钱,然后由女居士把钱交给有关部门人员。
一年冬,道源寺放生的一头驴死了,当地有不信佛的人吵着要把这头驴拿回去煮汤吃肉,寺里当然不给,那些当地人便打算等寺里把这头驴下葬后,他们再背着尼众从地里把驴挖出来吃。
尼众们一时不知所措,冬天埋葬下去并不容易腐烂,一旦被发现了,还是会被挖出来吃掉,只能请教大悲寺亲融师父。
师父为了这件事大费心思,有人说一头驴并不值当这么费心,师父答说,佛云:一切众生皆是前生父母,驴也应视为父母,对父母尸体和能不尽心尽力保护,再还皆是未来诸佛呢。
在行脚途中,僧人们若遇到被车碾死的燕子、麻雀,被遗弃的病猪尸体等,都会合力挖坑埋葬,若正遇到在杀生的人们,她们会上前劝说,救下之后,会为其做放生仪式。
佛去乞食时,走一圈便有许多人跟着他出家走了,而如今道源寺的尼众出去行脚,很少有人跟着她们走,嫌苦。
就算有跟着去道源寺的发心出家的女众,首先要有单身的证明,其次要出具父母同意书,然后要经过两至三年甚至五年的考验才能剃度。
剃度前,僧团会问话:能否日中一食,四小时睡眠,不捉不畜、不变相拥有或储备金钱等,各种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摊开来,答一句能,便要斩断一根欲念的根,爱恨痴嗔皆随青丝落地。由此,方能出家。
有寺外凡夫说,道源寺的尼众过着比坐牢还苦的日子,或说,正常人是无法理解这样不爱惜自己生命而甘愿过清苦日子的行为的。
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已经习惯于用一种人去比较另一种人,用一种生活去比较另一种生活,由此杂念丛生,而寺里的一株小草都知道,众生平等。
唐传奇里有个女侠名叫谢小娥,心如班昭,思比红拂,十四岁随父亲和丈夫行商时遭盗,父与夫俱亡,小娥死里逃生。
于是女扮男装忍辱报仇,十年如一,坚韧刚毅。雪恨之后,小娥剪发被褐,出家为尼,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故事,也各有各的苦楚,何为苦,何为乐,大概只有自己才能下定论。
寺外人看道源寺尼众苦修,无钱少食守戒难,以为苦;然而,人所热心关注到的,必然是自己所在意、所苦恼的,被功名、金银等等欲望所纠缠,难道不苦么?
所以哪怕身不在道源寺,心不在佛前,或许也需要怀着一颗道源寺的心,面对天地众生修养一颗慈悲之心,化苦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