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宫府楼营命名
57.奶子房站
奶子房公交车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
乘坐855路、913路、939路、944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朝阳区的奶子房站点。附近有奶东村站、奶西村站等相似站点。
站名来历:此站名源于奶子房村名。
在辽金元时期,这个村的北面建有辽代统治者萧太后的万花楼,在村子南面,则大规模地砌筑了养马圈的围墙。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贵族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奶子房”。
有网友考证,这里母马产的乳汁,白天任由马驹食用,夜间挤出的马奶在革囊中存放一二天,发酵微酸后送入宫中饮用。
史料记载,蒙古族有“主格黎”“洒马湩”祭天的习俗。“主格黎”意为“以竿悬肉祭天”,而“马湩(dòng,乳汁)”就是用马乳酿成的酒,以其祭天。
另有野史记载,公元1204年的寒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被仇敌篾古真追杀,流亡到此地。在断粮断水之际,幸亏一位少妇用人奶喂救。
两年之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创建了蒙古帝国。他回忆起昔日的救命恩人,于是派人来寻找那位少妇,却未有找到,于是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奶子房”予以追念,并题下了“天下第一奶”的牌匾(网传此匾为纽约博物馆所收藏)。
之后,奶子房一带成为许多蒙古贵族欣然向往的养马产奶地。
还有第三种说法呢,奶子房是清朝皇宫挑选奶妈的地方。
据昌平区档案记载,奶子房村成村于明朝中期,在村西北三义庙中的牌匾上写有村名“马奶子房村”。到了民国期间,村名正式改称为“奶子房村”。
后来,这个村子发展成东、西两村,称为奶东村和奶西村。
有网友称,奶子房村曾经有三义庙、龙王庙、娘娘庙等五座庙宇。其中大寺庙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重修,原名古刹吉祥寺,现已全部废圮,还保留有一棵古松树。
娘娘庙位于奶西村西南,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在民间传说里,碧霞元君乃泰山玉女,主宰人间生育,是儿童们的保护神。所以,村民百姓、特别是妇女们供奉碧霞元君尤为虔诚。
传说碧霞元君出生于农历四月十五。这个季节,麦不上场,枣不上房,正好是农闲季节。奶子房的百姓们便选择每年四月十四、十五两日,为娘娘过生日。
最初的仪式很简单,大家各自捧着礼品,到碧霞元君的牌位前叩拜娘娘,许愿还愿。后来,虔诚的村民为了让娘娘的生日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就在贺岁送礼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各显其能,将纯粹的拜寿活动融入了技艺表演和娱乐成分。
随着岁月的轮回和积淀,奶子房花会渐渐形成了“高跷”“中幡”“坛子”“天平”“神胆”“小车会”这六档花会,其中“坛子”曾经受到清朝慈禧太后皇封。
奶子房花会中的唱腔、招式、装扮、器乐都是对民族个性的充分张扬,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可谓民族文化的活标本。
央视CCTV节目曾经报道过《民间花会亮相北京奶子房村》,真是热闹。
顺便说一说,有网友提及,曾经有北京市人大代表以“美化北京地名”的名义,建议修改诸如“奶子房、骚子营、铁狮子坟、公主坟、造甲村”等所谓的“怪”地名。
北京史专家王灿炽认为,只要符合三种情况,“有历史故事、历史记载的,有历史人物存在的;叫的时间很长,流传很久的;有较高知名度,叫得响,当地群众认可的”,地名就该保留,而不能仅仅因为“不好听”“不美”“怪”就要改名。
王灿炽认为,这样的地名都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不能抹杀。
第二章 以宫府楼营命名
58.芍药居站
乘坐119路、125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朝阳区的芍药居站点。
地铁10号线、13号线设有芍药居站。
站名来历:据说在此居住的一位老汉善于种植芍药,开了一家花店,由此得地名。
关于“芍药居”的由来,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闻:乾隆皇帝有一天到太阳宫施香,路过这家卖花的店铺,见后院内种植的芍药花开得正艳,满院芬芳。
乾隆龙颜大悦,因为后宫娘娘最爱用芍药调的花蜜养颜,于是乘兴给小花店赐名“芍药居”。
以后村里的许多人家便开始种植芍药花,除了供应给皇宫之外,还远销到京城。
北京地名中的“居”,大多是因为所在地早年曾有过的茶馆、饭馆字号而得名,其历史都比较悠久。(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