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旅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奇遇,每一个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都是一种奇遇。也许,这就是腾讯视频的纪实系列“奇遇”赖以创作的生活土壤和情感基础。
继两季《奇遇人生》之后,本季“奇遇”则开发了一个新的系列——“人间角落”。与《奇遇人生》不同,《奇遇·人间角落》不再是奔赴那些人迹罕至的自然奇观,不再是体验非洲大象营地,不再是去美国追逐龙卷风,在古巴体验极限之旅,而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从那些我们熟悉的陌生中、从那些社会的角落中、从那些不一样的人群中去“奇遇”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意义。
在这些来自人间的奇遇中, 体验人生、人性、人情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用奇遇来表现人与人的相互支撑、完成人与人的相互沟通。 如果说《奇遇人生》更多的是“诗与远方”,那么《奇遇·人间角落》则更多的是“烟火与人间”。
1
记录烟火人间
《奇遇·人间角落》的基本形式,是由艺人作为叙事者,带领观众走进一些人们不太熟悉的领域,或者不太主流的人群、不太常见的生活方式。嘉宾作为叙事者,既是这些奇遇的观察者、见证人,同时,也是体验者、参与者。相比之前的《奇遇人生》被定义为明星纪实真人秀, 本季节目则被定义为生活纪实节目,甚至被定义为广义综艺节目,但实际上, 它更像是参与式纪录片,既有外部视角对生活的介入,又尊重对真实生活的记录, 参与+记录构成了这档节目形式的主要特点。
作为参与式纪录片,就需要嘉宾的真实体验。 本季节目的常驻嘉宾是有一定综艺经验的欧阳娜娜,但该节目与她之前参加过的节目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设计好的挑战冲关、完成任务、达成目的,而是相对开放、自然的生活空间。应该说, 节目尽可能通过她以及各位飞行嘉宾的参与来完成对“陌生”生活和人群的记录。第一集,作为叙事者的 欧阳娜娜和汪苏泷用5天时间,深入从事代人跑腿工作的人群中,体验职业的“跑腿员”生活。借由他们的参与,观众得以看到“跑腿员”的日常状态,从而唤起观众平时容易忽视的、对从事这类服务工作的个体生活、情感、命运的关注。
生活中,我们常常与 快递员、保洁员、保姆、保安、出租车司机等职业人群发生联系,但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到他们的职业。通过节目,我们看到了职业后面的人,看到了他们作为个体的人的喜怒哀乐。其实, 这就是对那些我们不熟悉的人的真正“奇遇”,这种奇遇会唤起我们的共情。不久前,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在各种社交媒体刷屏,也说明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种意义,与其说体现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实用意义,不如说它更多的是一种唤起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尊敬、相互支撑的情感意义。
2
熟悉与陌生交织
本季 《奇遇·人间角落》讲述了发生在 南宁、成都、武汉、重庆等地的7个故事。这7个故事, 在题材选择上确实试图对生活展开新的“奇遇”。如果说 “跑腿员”“广场大妈”等还是大众相对容易理解的人群,那么,像民谣歌手乔小刀在丽江用“废铜烂铁”搭建“荒野之国”的世外桃源、与宠物殡葬相关的天堂事务所等题材则是相对小众化的人物和领域。
一方面,作为作品,艺术总是愿意提供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内容,或者说超越多数人日常经验之外的内容, 这是作品对生活的一种补充和扩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作品也在努力发掘这些看似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生活背后, 每个人对生与死、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从而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和尊重更多的差异性。 陌生的题材、熟悉的情感,构成了陌生和熟悉的关联性。
人与人的“差异”往往很难用对错、是非进行判断,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有许多内外因素的驱动,由许多历时的和共时的动机所决定。胡适先生有句名言,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就是指在现代文明中,只要不伤害他人的基本权利,即便我们并不喜欢或者并不认同,我们也可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人作出的不同选择。 宽容、宽容度,往往是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不仅能理解“跑腿员”等所谓的普通人群,也能理解乔小刀等人的奇特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奇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明观。
只是一个开始
当然,作为一档节目,艺人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参与、体验、观察他们所不熟悉的生活,特别是像欧阳娜娜这样的年轻人,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都有限,记录的手段和时间也都受到多方面制约, 节目所传达的生活和人生的厚度、深度、广度必然是有限的。
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这些明星、名人的参与,才引起了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对各种人群和领域的关注,愿意在节目中甚至在生活中更多地去了解、理解、发现生活的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对节目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长内, 让节目更有生活的质感、更有纪实的丰富性、更有浓缩的人生强度、更有叙事者与被记录者之间的心灵互动,仍然是节目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间角落”的“奇遇”应该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故事丰富多彩,烟火人间没有不起眼的角落,到处都有鲜活的热情、温暖、希望和坚强。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这样有生活质感、现实关切的视频作品,让更多的观众在这大千世界的生活奇遇中,多一分相互的关怀、敬畏,也多一份休戚与共的情怀。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