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版画、
细致复刻车陂端午招景日
一河两岸热闹场景的粘土模型、
用报纸和粘土
制作而成的“龙头”活灵活现……
12月15日下午,中小幼非遗普及学习成果交流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学举行,活动以“走进车陂,‘一水同舟’说风情”为主题,通过中小学生学习成果汇报交流、非遗创意作品展出的形式,展示非遗进校学习成果,推动广州非遗在校园的传播和传承。
中小幼校际交流,非遗作品显文化传承
佛山木版年画
版画、泥塑模型、剪纸、撕纸画……活动现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学、广州市天河区西华幼儿园展示了各校非遗创意作品。佛山木版年画是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的特色项目,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担任该校非遗进校园授课老师。在广奥展示摊位,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的版画吸人眼球,据介绍,这幅画历时三年才刻画而成,耐心是难点所在。
同学在广奥展示摊位介绍非遗创意作品
西华幼儿园展示的手工作品
“美遇龙舟”艺术实践工作坊
在“美遇龙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的是东圃小学学生手工、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品,展示区域包括《龙船飞柬》《彩绘龙舟头》《龙舟剪纸》《传统车陂龙舟撕纸画》《泥塑端午竞渡》等。
展览亮点
展览中的亮点作品有《一河两岸车陂百年龙舟景》《巧造龙头》《龙船飞柬》,其中,作品《一河两岸车陂百年龙舟景》由40多位同学合作完成,用纸皮制作宗祠,用粘土创作两岸的观众,生动再现了“车陂扒龙舟”的场景。
展览亮点
在龙船“招景日”的前几天,向友好邻村派发龙船飞柬是车陂流传百年的传统习俗,这不仅将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活生生的艺术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透露出浓浓的节日气息,传递着彼此温暖的牵挂。
打造非遗文化传承特色项目
据悉,为了推进美育工作,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东圃小学美术科组因地制宜,将龙舟非遗引入校园,创立“美遇龙舟”艺术实践工作坊。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分学段教学,致力打造非遗文化传承特色项目。工作坊通过馆校共建平台,开发龙舟之美的课程学习,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表现传统文化的深厚灿烂,从而形成以广府文化为亮点的东圃小学美育特色。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谈非遗魅力
除了非遗创意作品展出,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校际非遗学习交流,五名来自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的学生代表围绕车陂“扒龙舟”非遗文化、端午节传统文化、宗祠文化等,畅谈自己的“车陂印象”,与小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以“中学生带小学生”的方式实现非遗传承。
学生代表钟熹雯说道:“身为车陂人,我之前却没有了解过车陂文化。走进车陂村,会发现这里保存了很多历史悠久的祠堂,沉淀了很多有趣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作为新车陂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我们应该珍惜它们,传承它们。”
学生代表王储瑜分享,“来到车陂游学,我第一天参观了郝氏祠堂、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第二天参观了晴川苏公祠,还有变废为宝的坚叔的小花园,学习到很多关于车陂的文化。身为学生,我们应该尽自己之力守护或尊重龙舟文化,用微薄之力成就大业,努力学习,是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
学生代表李承睿说,“来自车陂的苏志均老师等人发起了‘一水同舟,守望相助”的公益项目,在龙舟文化的号召之下,众多志愿者纷纷参与治水,车陂涌水质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让我们尽己所能,加入环保大军,从小事做起,保护珠江,让龙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学生代表文梓学表示,“我眼中的车陂就像一个舒适的小镇,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温和’‘舒适’。通过苏志均老师,我了解到车陂龙舟文化、车陂治水过程;简炽坚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水同舟”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建设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郝海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祠堂文化和民间武术龙形拳。经过这次车陂文化的研学,我发现,一种美好的文化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不停传播与继承,才能经受历史考验,生生不息。”
学生代表周祉燊分享,“走进车陂的郝氏祠堂,祠堂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让我感受到它的沧桑感,而孩子们虎虎生威的拳法,龙舟赛的锦旗,让我感受到祠堂焕发的新活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用脚丈量土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参与。用纯净的心,为彼此创造美好的环境。”
现场为学生代表颁发证书
据悉,2021年,天河区非遗进校园共开展100节课,逾3000名学子与13 位传承人面对面。非遗得传承,匠心得尊重,文化得互通,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撑。今年11月,扒龙舟、端午文化、传统锔瓷技艺、乱针绣等非遗项目走进广州市一一三中学、天河中学、东圃小学等5间学校,共计开展40场活动,约800名学生参与其中。
本次活动将非遗文化普及进校园,不仅是“双减”政策下对青少年、儿童、幼儿的进一步关注,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也体现了车陂“家校社馆”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为进一步传承车陂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