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以国家登山队员的身份攀登珠峰,因为队友体力透支遗失了睡袋,于是冬天都能洗冷水的“火神爷”夏伯渝让出了自己的睡袋,因此冻伤双脚,不得不截肢。
1993年,夏伯渝罹患淋巴癌。
2014至2016年,他连续三年攀登珠峰,第一次遭遇雪崩,第二次经历地震,第三次,距离珠峰仅94米的时候遭遇强暴风雪,为了自己和其他五名高山向导的安全,他不得不选择放弃。
因他安装了假肢,还克服病魔,成功登顶,朋友就调侃他是“
机器人”。
可他毕竟是血肉之躯,肯定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但说到具体有哪些辛酸,我们这些门外汉局外人也只能凭空想象,无法感同身受。
最近,以夏伯渝登顶珠峰的经历拍摄而成的纪录片《无尽攀登》正在上映,影片把五攀珠峰背后的故事以最真实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有血有肉的夏伯渝。
影片一开始,夏伯渝骑自行车去打乒乓球,活动室中其他人也应该都是残疾人,还有人坐在轮椅中打球。
穿着长裤的夏伯渝乍一看去与普通人没有区别,能骑车,能打球,能享受和平常人一样的娱乐活动,就像他常常出现在大众镜头前的状态一样。
打了一会儿球,夏伯渝已经满身大汗,这时,他
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虽然使用假肢会消耗特别多的体力,但是对于每天早上五点就开始力量训练,69岁还能做100多个引体向上的夏伯渝而言,这点运动量根本小菜一碟。
但是这时候他必须停下来,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
把假肢拆下来,把里面蓄满的汗水倒出来,要不然汗水只能闷在假肢里面流不出来。
从假肢里倒出来的那一大滩汗水令人心惊。
原来夏伯渝要生活得和普通人一样,都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轻松,更何况是登珠峰。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问他对根据自己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攀登者》的看法,他说这部电影拍出了国家登山队60年和75年两次登珠峰,很有意义,不过队员们一步跨出去竟然能“飞”起来,这也太夸张了。
别说飞,连跨过冰裂缝这样简单的动作,对于夏伯渝而言都是一大难题。
没有小腿肌肉发力,穿着假肢的夏伯渝根本不能跳跃,不到一米宽的裂缝对其他队员而言就是一跃而过,夏伯渝却要仔细掂量自己能不能跨过去。即便跨过去了,他的身体也只能后仰,还需要有队友拉他一把。
对于特别宽的深不见底的大裂缝,就只能搭着梯子过。别人是走着过去,夏伯渝大多数时候却只能爬过去。
梯子下是深渊一般的冰缝隙
因为普通人走在路上可以通过踝关节膝关节调节身体平衡,他却办不到,假肢踩在地上,要过一会儿,感受才会传递到他的腰部,他才能做出反应。所以他平时走路的时候就只盯着脚下。
“一步踩不好,我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如果不吃药,在珠峰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他随时可能犯病,而如果吃了溶栓的药,他一旦身体有了破皮,会止不住血。
第五次攀登的时候,走到一半,他右腿外侧的假肢下磨出了一个血泡,他一度一筹莫展,也没敢告诉家人。
可最后他还是笑着挪了挪护膝,保护好血泡的位置,继续前行。
夏伯渝这一路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磕磕绊绊,跌倒了就爬起来,又跌倒就再爬起来,就像拍这部纪录片,没有NG,不能重来,他只能往前往前再往前。
当40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夏伯渝终于登顶珠峰,却只在上面待了10分钟,因为暴风雪突然来了。
这10分钟里,体力透支的夏伯渝瘫坐在地,第一个念头竟然是“
终于结束了”。
这句话里面蕴含着极深沉的悲壮情绪,这种情绪,他最亲近的爱人最懂。
随时等着有一天在山上遇难。
夏伯渝有一本登山笔记,上面事无巨细记录着他的登山过程,感受体会,他说这也算是
一本遗书,如果出事,可以让他的家人知道他最后的历程。
他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与死神多次擦肩而过。
影片中,
影片以这种含蓄收敛的态度在讲述着生死,这也正是夏伯渝的态度。他登了五次珠峰,早已见惯生死,也随时做好了准备,从不避讳,从不逃避。
心怀悲壮,但依旧直面生死,知难而进,越挫越勇,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韧性,这是夏伯渝身上极为珍贵的品质,是推动他一直前进的动力。
而历尽千帆之后的从容,底气则来自于他家人们坚定的支持和温暖的陪伴。
所以,夏伯渝登顶的10分钟里,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打电话给爱人,说出自己的愧疚和感谢。
影片看到此处,情绪已逼至巅峰。已经登顶的夏伯渝此生无憾,他经历的这些困苦磨难都成为了他的勋章,可是,
登顶不是目的,回家才最重要。
片尾彩蛋,夏伯渝面对镜头,回答了影片第一幕,记者问他的问题,也是很多观众看完影片之后最想问的:
为什么要登珠峰,为什么如此执着?
此时的夏伯渝笑着说:
因为喜欢登山。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把夏伯渝的纯粹简单,他的坚韧顽强,酣畅淋漓地摊开给所有人看,解答了所有人的疑惑,也让他这一生的执着,所有的坚持都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