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卫平原南岸、香山北麓台地,一片新兴的绿洲,在山与川之间形成 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田园风光迷人,这个乐园,是无数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
中卫南山台子,西起香山羊圈沟,东至清水河岸,南以1350米等高线, 北以山台1240米等高线为界,南缘为香山洪积扇,北部为黄河古阶地。南山台子地势开阔平坦,面积约41.66万亩,土壤以淡灰钙土为主,风沙土次之。有些山峁、沟梁风蚀严重,地形较破碎,春秋两季风吹黄沙走,夏季酷暑干旱,年降水量只有188.4毫米,年蒸发量却在258.2毫米,冬季寒冷,千年荒芜。
“山上不长草,风刮沙石跑”,西北的旱迹在这里可窥一斑。在人多地少、为了求生存的岁月里,山区和黄河南岸的人也曾在这里种“撞田”碰运气,结 果是“种一葫芦打一瓢”。 苍凉、失望、沮丧,大片的土地随岁月的流逝更加贫 瘠、恶化、荒废,后来这里只有越来越多的坟头沿山排布。
1976年8月17日,为了开发建设南山台子,中共中卫县委在红太阳广 场召开万人誓师大会,这一壮举写进中卫发展历史。
誓师大会后,中卫县12个公社抽调3000多名民工,上山参加会战,各 厂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纷纷出动人马。工人、干部、学生都为之献上了 自己的一份热情和汗水。在工程施工之际,牵动了全县20多万人民的心,各 行各业,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抽出一人上南山。县委在南山台子成立总 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总指挥。
上南山台参加会战的农民工、工人、干部和领导,在房无一间、水无一瓢 的艰苦条件下,一同就地挖坑,用竹竿、棍棒支撑帐篷,铺上麦草当房住。天 当被来地做床。风天是沙满屋,雨天是淋浴室。冬天是雪打墙,夏天是曝日 场。百孔难挡风沙漏,一碗面条半碗沙。吃饭喝水都是沙子,就是在这样艰苦 恶劣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动摇开发者的信心和决心。
在建设南山台子的会战中,各行各业齐参战;铁厂的工人为解决生铁换 钢材的工程用料,昼夜加班加点,产量一超再超,用他们生产的生铁换回所需钢材。县属机关干部、厂矿工人、中小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不计其数。同时厂 矿、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挤出物资、抽调车辆无偿援助工程建设。
南山台子开发建设工程,浸润了中卫儿女的心血与奉献。三年的工程两 年建成,首期工程可灌溉土地13万亩,整个工程建泵站4座、变电所1处, 装机29台,装机容量16350千瓦,总扬程135.6米,扬水流量6.65立方米/ 秒。新建扬水干渠25.6公里,扩整引水渠13.1公里,建成较大防山洪渡槽4 座,共长680米。建山洪涵洞17座、渠涵洞2座、排水沟涵洞2座,建桥26 座,共动用土石方189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 39202立方米,决算工程总造 价1300万元,自筹750万元,和同类水利工程相比节约资金1千多万元,这在中国水利开发建设史上都是罕见的。
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南山台子扬水工程于1978年9月1日正式 通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援助下,全县人民又以苦干实干精神,大规模开展平田整地、植树造林。按照先林草、后粮油的开发战略,反弹琵琶, 大念“草木经”。在短短几年中,全面营造起防风固沙林带,由此改变了小区 域自然气候。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南山台子一片绿洲悄然兴起。新建的东、 西台两乡,吊庄搬迁各族群众2万多人,为山区困难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著名作家玛莉女士采访时曾高兴地说:“你们取得了伟 大的成绩,我愿意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你们自力更生的经验。”
南山台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如今绚丽多姿,大地增色,林茂 粮丰,瓜果飘香。有诗曰:“马踏碧沙绿野间,前林啼鸟倦飞还。平滩古寺芳草外,烟雨牛头满苍山。”
南山台子成功开发,无疑是党率领中卫儿女在贫瘠土地上创造的一个 辉煌,也是刻写在中卫开发建设史上的一枚红烙印。这枚红烙印将激励中卫儿女勇往直前,勇攀高峰,敢于创造辉煌!
作者简介:(张建忠,笔名简种,1952 年出生,宁夏中卫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政工师。 张笑曦,1978 年 12 月出生,宁夏中卫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大学讲师,中卫作协会员。现任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1. 投资397.07万元,中卫这个镇将建设这个项目...
2. 中卫这些人信用卡逾期被催收,快看有你认识的吗?
3. 中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要提示:要“爱”不要“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