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建安 文 \王锡鼎
第1053期
敬亭烟雨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民间也有称它为翠云山的。位于城北约五公里。自从唐代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句传世以后,敬亭山就誉满天下,盛传不衰。历代骚人墨客来游的很多,写下了不少的诗篇。山麓有双塔,古昭亭石牌坊,沿石级登山,经过穿云亭,就有平地一块,建有庙宇、先贤祠和太白楼(几经山洪冲毁,抗战时由东北军108师在这里建有纪念亭)。这些建筑物除双塔外,都在日本投降前被毁,1947年,虽经地方上董子厚等人募捐重建了庙宇,但规模很小,仅只平房三间,远非昔比。可惜这庙宇和登山石级,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了。山麓的古昭亭坊,于1984年修复。
每逢天将降雨,山上散发雾气,烟雨弥漫,山峰时隐时现,可谓壮观。
句溪塔影
句溪原名句水,是从绩溪东来的一条河流,因其回环很像篆书“句”字而得名,流经北郊与宛水汇合,这地方土名叫三岔河,是水阳江上游。水阳江是宣芜间主要航道之一,过去机动船极少,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以木质帆船为主,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时,日光照映帆影于河西,与开元寺塔影相映成趣,堪称美景。
鳌峰赤壁
城南以内西鳌峰龙首塔西,原有一座关帝庙。庙的外墙都涂着赭色,每当夕阳偏西,映得一片火红,故而得名。可借这庙宇已荡然无存,这种景象也随之消失。关帝庙旁,还有一眼古井,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未时以后,这里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爆竹声,此起彼落,相延不断。因为在抗战前,宣城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要在元宵节舞耍龙灯和狮子、抬阁、马灯、高跷、旱船、云牌、花篮等等.城关每年经常有长短不等的龙灯十几条到二十几条,正月十三日起灯时,都必须要到这口并里来汲水以后才开始在各处串舞,到十六日晚圆灯。有的年份农历二月初二日又玩龙灯,称为“龙抬头”,但却不如元宵节时的规摸和盛况了。
响潭泛舟
“响山突出鳌峰前,雄踞东南似虎眠。”响山地处鳌峰南端,东南可俯视青溪与宛溪,二水交汇处为“响潭”。潭水深不可测,行舟其上,水声回应作响,山水便由此得名。唐天宝年间,李白来宣州漫游,泛舟青溪,“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路景色宜人。元和二年,宣歙池观察使路应建响山亭新营,响山风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影响也与日俱增。梅尧臣《过响山》诗:“每过响山下,常思路中丞。”
双桥落虹
源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北楼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水是指宛溪和句水,双桥是大小东门(阳德门、泰和门)外济川、凤凰两座石桥。原先的凤凰桥,被洪水冲坏,1933年改修,更名南惠桥。抗战时又被战火所破坏,直到1985年县人民政府才进行了重建,于同年9月28日举行了落成通车典礼,并恢复了原名——凤凰桥。1979年对济川桥进行了加固拓宽,改用水泥桥面,桥上增设了美观的路灯。现在的“双桥落虹”,就更引人入胜了。
硖石吞舟
宛溪句水合流后的水阳江,在油榨沟镇有一段河面地名叫硖石,岸边岩石伸出,远远望去好像航行的船只被硖石吞没一样,所以被列为一景。
麻姑旭日
麻姑山在城东十多公里处,登上山巅观看日出,虽远不如黄山的云海绚丽多采引人入胜,但倒也值得一观。抗战时的1939年,这山曾被日军所盘踞。有两个牧童经常在山上放牛,摸清了日军的防御工事和火力配备情况,报告了驻守在东南方的国民党抗日部队,因此夺回了这座日军据点。为了纪念这两位抗日有功的牧童,1946年宣城县市政建设委员会曾把东大街(民族路)通往木直街(陵阳路) 的一条巷子改名为双童巷。
南湖落雁
南湖又名南漪湖,是我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的东北,沈村镇附近。湖面辽阔,盛产鱼虾蟹鳖和各种野鸭,与本省郎溪和江苏高淳接壤,为候鸟大雁的栖息良所。
柏枧飞桥
柏枧山与宁国县交界,有一处两崖对峙,下临深谷,地势险峻,居住在这里的梅氏曾建桥以渡行人,远远望去,一桥飞架,故名。
华阳积雪
华阳山在本县南乡,峰峦重叠,积雪不易融化,所以列为一景。华阳一带森林茂盛,也是本县盛产茶叶的地区之一。
(作者黄建安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宣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宣城市政协委员。其作品在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发表数百幅,曾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奖,入选《安徽中国画》到法国、比利时等国展出)
(配文选自《宣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