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之水滚滚向前,一路汹涌,在湍急的水流之上横跨着一座沉稳的铁索桥—泸定桥。在这里,红军以视死如归的决心,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谱写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奇迹,以不争的史实讴歌了红军不朽的精神;在这里,红军的英勇气概将永恒地流传下去。
“十一国庆”期间,前往泸定桥的人们络绎不绝。人们重走长征路,于实地感受、回味当年那一段艰辛岁月。当人们置身于泸定桥上,每个人的心头都不得不为脚下的大渡之水一震,一气呵成地过桥实属一件不易之事。环望四周,巨大的人流已经从桥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人流缓慢移动的过程中,竟有人不断地摇晃桥身,让本就充满恐惧的氛围中更增添了一丝丝惊险与紧张。随后,历时十多分钟的过桥游览就此结束。
不得不让人感叹,在近些年来,伴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旅游逐步走向快速化,尤其是人们在游赏一些“红色”景观时,往往采取快餐式的景点打卡,走马观花,在效率上追求短、频、快。然而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旅游模式?
在我看来,是缺乏“情”的要素。山水本无情,然而,古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佳句,赋予这山水“芳名”,使得这山水有血有肉起来,让人流连忘返。然而,现如今的红色景点,形态丰富、表达形式多元,却仿佛与旅游的人们缺少了这一味“情”的联系。
“情”是点睛之笔。在红色旅游中,尤为重要。长征之路漫漫,红军沿途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刻在每一片草地上、每一处雪山上、每一条山路上……在不同的经度与维度上发生着不同的红军故事——半条被子、一根皮带、一个鱼钩…….跨越空间,穿越时间,让无数的中华儿女们都为之感动。在旅游中,在循迹红色的过程中,要怀揣“三情”踏上这一条条不平凡的长征路。
一是回眸往昔,饱含感激之情。十四年抗战史,是用血与泪书写而就。长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忘记,也没法忘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是正确发展的累积。革命的成功,不可否认,闪烁着红军的光辉。
二是着眼当下,充满珍惜之情。没有工农红军,又怎么会迎来长征的胜利硕果。红军是一群勇敢的烈士,也更是亲民爱民的好战士,他们是一群最可亲可敬的人。现代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大部分的苦难早已被前人承受,红军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珍惜眼前所有,一切看似容易,却又那么不易。
三是放眼未来,鼓足奋发勇为之情。红军已然不在,他们的足迹也在时光中渐渐消弭,但红军的精神却会永远延续下去。在未来,我们也将以勇往直前之态势,势如破竹之勇气,不畏艰难险阻,攻克一切难题,成为新时代的强国之“军”。
循迹红色,用心用情感悟它,一步一脚地切身体会它,更多的是教育,觉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