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仙踪摩崖石刻。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仙人峒旁的一处古墓保护碑。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走进海口市琼山区迈瀛村,很容易被这里的市井气息所吸引。这个位于美舍河畔的村庄,地理位置绝佳,有750多年历史。该村还有一处石室仙踪摩崖石刻,颇具神秘色彩。
11月19日,在村民的指引下,海南日报记者找到了石室仙踪摩崖石刻。脚踩平地,眼前却巨石耸立。“石室仙踪”四字就被刻在巨石之上。所谓石室,其实是巨石中间的一处空间,被村民称为仙人峒,又名紫霞洞。如今,仙人峒边藤蔓衍生,巨石表面长出翠绿的青苔,为这处文物增添了几分绿韵。
迈瀛村村民李列山今年已经80多岁,饱读诗书的他说起石室仙踪摩崖石刻滔滔不绝。“石室仙踪珍宝洞,惠庵写刻邓钟翁。金龙苍屹走七里,玉带桥头奔武功。冬季霞飞虹艳丽,夏天花绽气香浓。党员洞内藏身处,得道玉蟾笑脸红。”这首《迈瀛村仙人峒》,便是李列山的作品。
作为海南已发现的三个仙人峒中的一个,为迈瀛村仙人峒题字“石室仙踪”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琼州副总兵邓钟。李列山说,题字的时间可追溯至公元1608年,“邓钟来到这里,看见这里有山有水,人民生活富足。又有传说,宋朝道教南宗的主要代表人物白玉蟾北上仙游前,曾在此峒中修炼,邓钟认为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就在洞口上方题‘石室仙踪’四字。”
作为常驻地方的高级武官,邓钟对此地颇为喜爱。李列山说,邓钟十分怀念过世的妻子,命人在仙人峒前修建了嬴惠庵,并竖起《嬴惠庵记》石碑,以纪念亡妻。《民国琼山县志·舆地志》对仙人峒的记载也提到:“万历间,副总兵邓钟建嬴惠庵,买田供祀,勒石题景,竖有碑记……”
只可惜,历经风吹雨侵,嬴惠庵早已倒塌,早些年还能看到的几十厘米高的围墙,如今也被夷平。
和仙人峒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李列山回忆,在海南岛解放前,有个叫李人煊的共产党员白天躲在洞里,晚上到村里宣传革命思想。“国民党军为了抓到李人煊,把他的妻子抓去打了个半死,妻子也不肯透露李人煊的行踪。”
1978年,有两个人看上了仙人峒的这块大石头,尝试用工具将石头凿开,拿去卖钱。没等他们动手,李列山的母亲薛妚源叫来几位村民,赶走了这两个人。
如今,尽管已无人再行破坏之事,但村民们仍然希望仙人峒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为了保护仙人峒,李列山和原琼山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做过不少工作。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2017年6月至9月,受海口市文物局委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室仙踪”及相关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2017年12月,海口市文物局委托河南省新乡市吉金文物修复中心开展“石室仙踪”两处摩崖石刻的保护性清洗修复工作,2018年7月完成摩崖石刻的脱盐、加固、表面防护等石质文物修复工作。
去年,石室仙踪摩崖石刻被列为海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了起来,让仙人峒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第二批划定保护范围的省保单位——
古墓葬(2处)
林杰墓
吴元猷墓
石窟寺及石刻(1处)
石室仙踪摩崖石刻
制图/杨千懿 (文\记者 刘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