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分老寨和新寨。老寨子现在主要用来旅游参观,村民大都移居到了新寨子里。新老寨子的分界点,就自然形成一个小小的集市,有水果摊,超市,饭店,客栈,等等。
这里是一溜的小摊子,都是附近的村民在卖自家产的水果。买了一个大石榴,顺便把行李寄存在石榴大妈的摊子上,吃完石榴,进村逛去。
大都是苹果石榴,看颜色就好吃,红艳艳的。这里还是海拔两千左右的川西高原,阳光充足,日照长,水果的糖分也多。
这种柿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脆不脆,甜不甜?
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让人惊讶的是,大地震后的桃坪,基本保持了原样,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损毁,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羌族的建筑技艺之坚固科学……
买票进村。
村子其实不大,也是依着山势而建,但村口却难得地有一小片果园,种着不知道是桃子还是梨子还是苹果,树下放着桌椅,看来还兼营农家乐。
寨子的建筑都很密集紧凑,一家挨着一家,其实占地并不算很大。走进去,如果没有人领着,很容易原地打转转。我们请了个当地妇女当导游。
感觉少数民族的建筑,除了居住,还有个主要功能就是防御,看这一排窗,当地称呼“斗窗”,形状,大概就像以前的度量衡工具“斗”,小底朝外,大口朝里,透光,外面的人想爬进来,却很困难。
门口的拴马石。
外人进寨子,其实很不习惯,因为倒处都是黑漆漆的,总担心会撞到什么,踢到什么。不过我们的导游是本地人,走起来十分轻松,还总是提醒我们:没事,大步往前走,地上很平……
这张照片,是小伙伴用手机打光,我拍下的。
村里的巷道。
寨子里丰富的地下水网。
古羌先民引从山上引来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供人畜饮用,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用,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走在寨子里,能听到流水哗哗,却看不见水在哪里。
电影《杀生》在这里拍摄。看过电影的小伙伴说,黄勃就是在这个取水口,给全村人下媚药的……
我:哈哈哈哈……
寻找电影里的场景,也很有意思啊。
指示牌牌。
景点还不少。其中黑巷子,走进去,真的伸手不见五指,黑成这样,当然也没法拍了,所以照片就欠奉啦!
民居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
窄巷子。这可不是成都的窄巷子,这是名副其实的窄巷子,只够一个人通过。两个人擦身过,绝对要撞车的那种!
我想,如果要过这个巷子,又不能确定里面是不是正好有人要过来,怎么办?大声咳嗽下?
巷子其实也非常暗,这是手机打光后拍的。
进屋参观。挂在房门上的牌牌。
纳吉纳噜,翻译成汉语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堂屋,一家人吃饭,烤火,唠嗑的地方。
木制的门闩,摆在上面的钥匙,是个塞在门闩里的锁中锁,这样就等于上了双保险,即使能在门缝里把门闩拨开,没有这道钥匙,还是进不来。
这显然是个老物件,木头的长钥匙油光发亮,一看就有年头了。
土司家的会客厅。每张椅子都铺着兽皮,是种粗犷,蛮荒,野性的感觉……
这个火塘就大了,估摸着,大概担任着类似“议事厅”这样的重任吧!
这是个什么字?有。
正反看,都是有。跟我们汉族在大门上贴“福”字,“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样一样。
堂屋一角。
楼梯比较逼仄,走起来要很小心。
碉楼也是羌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底部往上爬,到最高处的平台,大概有六七层楼高。
爬到最高处看村子。
村子里随便走走。
游客也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清静的。
村口卖手工艺品的小摊子。
出来,吃个午饭,继续搭车,去羌人谷。
从桃坪到羌人谷,大概也是十公里左右,一忽儿就到了。
桃坪要买门票,羌人谷却是免费。大门就建在国道旁边,下车走进去百十米,就是。
跨过这座小桥,就进了寨子。
站在村口,就能看到村子里,高高的碉楼。
村子顺着山势而建。慢慢往上走。我本来的打算是,就在村口找户人家,或者小店,把行李寄存下,逛完就下来。但奇怪的是,村子里就好像没人居住一样,家家都关着门,让人觉得心里有点慌。
走到这里,终于听到人声,是碉楼前一个小小的广场,几个当地人在闲聊。旁边,有家小卖部,进去问了声,店主是个三四十的大婶子,很爽快地同意我们把箱子暂时寄存一会。
小卖部的院子上头,结着密密的葡萄。
这座碉楼,似乎一点也不比桃坪那座矮,站在下面抬头看,有种帽子要掉了的感觉。
碉楼是羌族最具特点的建筑之一。下面的景点介绍的牌牌上,把它翻译成“ watchtower ”,瞭望塔,还是非常精准的。
沿着村道转悠。
很明显这里曾经有过旅游规划,但今年情况特殊,就又冷落空置下来。
路边一棵无花果树,结了不少果子。我正站在树下呆望,一个老奶奶走过来,笑眯眯地说:想吃就摘嘛。
我没好意思,奶奶从低处摘了两个熟透的,塞到我手里。
这里的建筑,应该说,比桃坪还齐整些,一栋一栋清晰明朗,而不是像桃坪那样,家家户户紧挨在一起,分不出你我。
看外观,这家以前也是做客栈的,门口的葡萄藤攀到二楼,看上去,就十分清幽。
这里是村子的另一头,还有道瀑布。朋友说,以前热闹的时候,很多旅行团会选择在羌人谷停留一两个小时,顺带游玩,吃午饭。当然现在,门庭冷落车马稀了。
这是家规模很大的客栈兼餐厅,热闹的时候,肯定承担着团队的住宿和用餐任务。
只是寨子里,很少看到人,让我一直疑惑,这里的原住民,是已经迁出了呢,还是寨子里本来就人少?始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带着明显的羌族建筑特色的窗。
这条街的两边,都是竹竿扎出的画,有点像图腾一条街。
一只猫咪。有点瘦,好像过得不太好的样子。
这条街上,貌似还能看出有店铺开过酒吧茶座的痕迹,只是现在,都关着门。
回到寄存行李的小店。跟店主大婶说,这里一点也不比桃坪羌寨差,为什么没人来?
大婶说,很多游客都这么说,也不知道为啥就是火不起来。
出了寨子回到国道边,发现高速也在国道上方重叠着。觉得找到了羌人谷冷落的部分原因了——很多自驾的人,都会选择高速,那么,如果附近没有出口,就不会在这里停留了。
希望疫情过后,还是能热闹起来吧!不然,真的有点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