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沙尘天气还没完全过去,又进入颐和园,园内的面积着实巨大,可看的风景非常多。虽然现在新建的郊野公园的面积都不小,有些甚至几个颐和园之多,但是颐和园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古建筑群,有山有水,借景造景,是集中国古典建筑于一身的大成佳作。这次进入颐和园从南门进入,沿着西岸向昆明西湖走去,这里是颐和园的最西边,游人也比较少,旁边有京密引水渠。西湖的岸边是随土慢慢延伸到水中,长满芦苇,因此这里的生态系统相当发达,芦苇丛中居住着大量野鸭,俩大鸭子带着一群小鸭子,煞是可爱。
这是颐和园南门进来后,看到的第一个标志建筑物,我印象里它叫罗锅桥,真正的名字叫做绣漪桥。
京密引水渠的水质清澈,是北京的饮用水源,里边有游泳者,这也难以管理,游泳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看到一个老头不断的在里边呕大粘痰,这就与之前这里的民间游泳协会所倡导的相违背了,希望民间游泳协会杜绝此类现象,管不好的话,再向公园和水务去争取场所,也不会得到支持的。
这篇芦苇丛中有很多野鸭子,远处是昆明湖三岛之一的藻鉴堂。
继续向西走,就到了一处比较大的建筑群,叫畅观堂,建筑在一个高的小山上边,像一个小城堡,里边是一个院子。
畅观堂的主西配殿。
主大殿周围有一圈像城墙一样的围栏,下边高达数十米。
畅观堂建筑群有多座亭子,各式各样。
从畅观堂上下来,底下是大片绿地,这里的树生长得巨大,树冠已经超过畅观堂的小山。据说畅观堂也有一个庞大的猫群落,我只看见一只独自睡觉的猫。
再往前走几步,是一处近十几年拾掇出来的景致,叫做三十亩地绿地,这里没有古建筑,按照郊野公园的模式打造,不过属于上上代郊野公园了,里边有木质栈道,一圈一圈的小花坛,还特别注重动植物的生态系统,种植许多蜜源植物,让鸟兽自己取用。
从颐和园西门出来,这两座铜狮,造型又是一种,不像排云巅和东宫门前的威猛,这俩看着很可爱。
颐和园昆明西湖只能走到这里了,因为前边的另一个大湖团城湖被封死了,因为归属水务局管辖,为了防止野泳者,用急粗的铁杠把湖围死,这样就无法在湖边看到西山和玉泉山的景色了,我想这也是无奈之举。我在十几年前曾经在团城湖拍过很多照片,如今看到这情况不免感到遗憾,它破坏了颐和园整体的风貌,现在南水北调工程,在颐和园外重新修建了蓄水池,希望团城湖能回归到颐和园三湖之中来,也希望园区拥有野泳执法权,让各方都协调到位,还颐和园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