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意冲寒欲放梅 冬游瑶山赏民俗
【时间:2021-11-23 15:24】【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大 小】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描写出冬至前后大地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小雪刚过,离冬至还有十来天,因工作关系来到新宁县黄金瑶族乡调研,按说应当是全年最冷的季节,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一丝凉意,身上始终暖融融的。脱贫后的瑶乡,今昔两重天。走进一个个村寨,
小溪清清,流下山岗,到处是硬化畅通的道路、规划有序的产业、整齐明亮的路灯、富有特色的民居;踏入一户户农家,到处是富有景致的院落、干净整洁的房间、配置齐全的家电、男女老少的笑语。在二联文化广场,瑶族群众不分男女老少,正欢快地演唱民族歌舞《三声鼓响》:“一声鼓响都是爱,扶贫帮困新时代;二声鼓响春常在,全面小康新时代;三声鼓响百花开,乡村振兴新时代。”黄金瑶族乡党委书记许斌挺自豪地说了一句:“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后,瑶乡群众的精气神充分提起来了。”
看完瑶族同胞的表演后,我们找到了瑶族的雷大爷,与老人家扯起起了瑶山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瑶乡有棵会唱歌的榕树,日夜唱着优美动听的瑶歌。时间久了,会仙洞里的萨香老祖嫌它聒噪,一斧头将榕树砍倒,扔到了河里。从此鱼儿吃了榕树叶子,学会了唱歌;鸟儿啄食了飘在水上的榕籽儿,也学会了唱歌,一个叫细崖的打鱼人发现了鱼肚子里有歌,就把歌装到箩筐里,送往七宝龙图,九百贯峒去。不料挑到兰峒桥上扁担断了,满箩筐的歌撒到桥面和河里。有的被鸟衔飞,有的被风吹散,有的被水推走。抓到一把歌的人,就成了著名的歌手。吹散的歌被瑶民们吸到了肚里,所以瑶族自古以来歌多,人人会唱。
晚上,我就瑶乡的民俗特意做了点搜寻,同时向雷大爷他们做过一些现场咨询。其中问起过“跳鼓坛”的事。原来“跳鼓坛”是八峒瑶山的一种祭祀活动,俗称打鼓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是千百年来代代传承的瑶乡传统节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且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
跳鼓坛是瑶民一种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包括上云梯、过火海、五祭盘王等23项内容,它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瑶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瑶族民俗文化的 “活化石”。2006年,“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大爷是瑶山雷族的长老,那天晚上,我们跟大爷谈得很投机,谈了瑶乡的男女嫁娶,谈了瑶乡的生育寿诞和丧葬礼数,谈了建房“上梁”、落成“进伙”,最后谈到社会交往。
瑶乡人的日常礼节是敬老爱幼,尊敬师长。早晨相见,互道“你早”;饭后相见,互问“呷了饭么”;路途相遇,民国前,流行作揖,今代以握手问好,行人问路,或指点方向,或亲送一程;同路行走,让长者走前;无论熟人、生客到家,都热情接待、让坐、敬烟、倒茶,或留餐宿;用餐时由长辈作陪等。亲友往来主要亲朋戚友之间,逢年节、寿诞、喜庆,互相探望、庆贺。正月初二日,女儿女婿、外甥给岳家、舅家拜年;正月初八,接女儿、姑母回家小住;正月初十左右,岳父、舅父去女甥、外甥家看望;五、六月间,岳母看望女儿、女婿,叫“望夏”;邻里关系信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注重邻里和睦相处。传统习惯是“互敬互助,互谅互让,常来常往,有事相帮,婚丧病灾,行礼探望”。彼此之间,通常按辈份长幼称呼。一般在正月中上旬相互请吃新年饭,平时互相帮助,排忧解难。
(作者 欧光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