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也就是今天的“高淳”,高淳区被誉为“ 江南圣地” ,素有“ 日出斗金、日落斗银” 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江南典型的生态特征,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 国际慢城” 、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
在踏进高淳老街之前——因“老街”慕名而来,高淳,与我而言,是陌生的;“慢城”,与我而言,也是陌生的。
高淳境内的薛城遗址揭示了6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古固城遗址比金陵石头城还早208 年,伍子胥率部开凿的胥河是世界上最早并且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
春秋时期,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镇。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三年后楚灵王下固城。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公元前540 年(周景王五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公元前529 年(周景王十六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国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固城被越军占领,划到了越国的会稽郡。
公元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国打败越国,固城再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 濑” 与“ 溧” 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 阳” ,这是高淳置县开始。
三国吴时,废溧阳县建制,作为屯田之用,在原县境东部置永平县(今溧阳市境内),治今溧阳市城南古县村附近,是今溧阳市内设县之始。
280 年( 西晋太康元年) ,除永世县地外,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属丹阳郡。
隋时,废永世县并入溧阳县;不久溧阳县并(古)丹阳县(县治在今江宁小丹阳镇)东部区域,改称溧水县,最初县治改在今高淳开化,后迁至今溧水区永阳;此时的溧水县辖区除了包括秦置溧阳县整个区域外,还包括(古)丹阳县东部地区。至此高淳使用长达810 年的溧阳县之名终结。
620 年, 唐朝分溧水县东部地区异地置溧阳县,即今溧阳市的前身,县治初在今溧阳市旧县村。
1491 年( 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四年) 高淳建县, 从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县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属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
如今的高淳老街,已经成了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被誉为“ 金陵第二夫子庙” ,有“ 金陵第一古街” 之称。
自宋时筑永丰圩后,固城湖中先后筑了大小圩围数十个,从东到西连成一片,北连圩堤沿河道成一直线,圩民聚居两旁,水陆交通比较方便,来往商旅络绎不绝,人们利用花山开采的青灰条石,铺成“一”字形街道,店铺林立,炊烟绕绕,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集市。自明洪武年间建了东坝以后,尤其是正德年间加高东坝三丈,使江水、山洪不能东流。因此,固城湖水位猛增,大小60个圩沉没湖中,“一字街”也埋于湖底淤泥之中。
古时候陆上交通不方便,而水上运输却十分发达,并且凡是临近码头、港口的地区都较为繁荣,高淳历史上就是有名的“ 鱼米之乡” ,淳溪老街就紧靠高淳当时最繁忙的一条漕运通道—— 官溪河,在宋代,官溪河码头停靠的船只长达数里,历来是与芜湖、无锡齐名的米市之一。
老街东西全长800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中间用粉红色的胭脂石横向铺设,两边用青条石纵向围绕,整条街面色鲜艳,整齐美观,历经八百年风吹雨打(成为商业重镇自明朝始,但建立街道则从宋代开始),人行车压,依然坚固耐用。
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聚财的思想,平面形状为兜钱状弧型,寓意将财富收入兜中。
高淳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高淳,还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 国际慢城” 、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
“慢城”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有更便利的商业供人们娱乐和享受,有更多的广场供人们交流。此外,“慢城”还提倡拆除不美观的广告牌、霓虹灯、城市电线,并限制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禁止汽车鸣笛,提倡融洽的邻里交流,希望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家人和子女的教育。
从蒸汽机发明以来,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就一直在加速。我们被自己追赶得“穷途末路”。直到欧洲在工业革命200多年后,开始逐渐反思并开始减速—慢并不是慢本身,而是说可持续的发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有诗意的生活。
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来越大,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业、高楼大厦包围,噪音取代了本来宁静的生活环境,空气污染破坏了平衡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间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缺乏亲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人们留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太少,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为此在意大利只有1.5 万人的小城市布拉提出了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提出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结合,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把一种规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带给每一个人,这就是“慢城市”模式的起源。
作为“ 慢餐运动” 的延伸扩展,“ 慢城市运动(slow city move-ment)” 也应运而生。1999 年,第一届“ 慢城市” 大会在意大利奥维亚托召开,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政府拿出资金补贴那些生产和销售地方美食的农庄、特色餐馆和商店。人们以时速20 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并决不鸣笛。“ 慢城市” 的会员应是人口不超过5 万的小城镇。
“慢城市”的倡导者们是怀旧的,却同样不失敏锐地尝试一切提高生活品质的新技术。在另一个“ 慢城市” ,翁布里亚的山顶小城奥维多,电瓶车安静地行驶在中世纪的街道上。互联网在社区和家庭十分普及,带来休闲娱乐,政府官员还借助网络交流治理城市经验。
走进中国的“慢城”,倒没有任何“慢”的感觉,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酒店也是“满”房——如果不是一周之前就预定了“花涧堂”,恐怕就会“露宿街头“了。
而之所以预订“花涧堂”,则是误入——因“花间堂”而选则了“花涧堂”,而此“花涧”非彼“花间”。
等晚上再返回高淳老街时,始发现真正的“高淳老街”:石板路,一条被踏过了几百年的石板路------
牛恒刚:2018年10月13日于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