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九(老九)
去敦煌莫高窟路经大地之子
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是祖国忠诚的儿女,听,广袤的戈壁也有我们的歌声,这就是赤子之歌!
沧桑与戈壁齐飞,歌声共红旗一色。
荒漠行军无寂寞,心中自有大祖国。
—裴汉明—
敦煌莫高窟游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甘肃敦煌。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秦宣昭帝苻坚时期。
据史料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公元前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佛家另有一说,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在敦煌设沙州所,后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重新被人们注意。
清朝末年,湖北麻城人王元禄 ,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后卸甲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河西走廊、新疆边塞。光绪年间,至敦煌莫高窟,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1900年,王道士在敦煌的石窟中,发现了一间堆满了经书、写卷、印本、画幡、金铜佛的密窟,即后来蜚声中外的莫高窟藏经洞。
不幸的是,由于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所谓的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现在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参观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些被西方列强掠夺的珍贵文物,何时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据导游介绍,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个小时的游览,我们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8个具有代表性洞窟。游览结束时正是中午12点,太阳照在莫高窟的佛塔上,金光四射,随手拍下这一瞬间,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光时刻正在到来。
—先锋—
莫高窟七层宝塔,庄重,沧桑,厚重的历史融入其中…
千奇百怪的洞穴,每个里面都有不同年代的雕塑,栩栩如生。
曾经的丝绸之路,如今古树森森。
满庭芳.莫高窟飞天神女
2021.10.22
古树荫荫,苍清穹碧,俏姿仙态轻盈。
带丝飘逸,清素淡衣裙。
仙子欣欣玉影,就如那、云里精灵。
轻飘洒,莫高窟里,壁画正描情。
驼铃,声漫漫,琵琶瑟瑟,谁忆乡音?
远山踏金沙,漫舞轻吟。
静赏飞女塑像,泪眸里、难诉诗心。
只如愿,祖国强富,永不受欺凌。
—宝九—
佛塔,当年驼铃声漫漫,如今静静地立在莫高窟前。
这是一段灿烂的文化,也是一段沉重的历史,石窟中千姿百态的雕塑,诉说着他们的辉煌和凄苦,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敦煌的故事将永远铭记…
从莫高窟参观回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汉代的阳关旧址,记得那句古诗吗?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味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似乎听到金戈铁马的嘶鸣
唯一还留存的烽火台,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战火纷飞。
烽火台下,一片沙漠远处,可见绿色延绵。
阳关游记: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
阳关作为通往西域及中亚的重要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驿站,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
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
阳关,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也是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唐代诗人王维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道出了浓郁真挚依依惜别之情。唐代被谱成“阳关曲”,为离别筵席上的送行之歌。全诗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两关西行,就进入了新疆境内茫茫戈壁大漠。阳关是我们这次西行大漠之旅的自费项目,值得一看,不虚此行。—先锋—
编辑:李武兵 李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