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旅行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出了名,你会在其他地方,看到相同或类似的同品牌出现。
“香严寺”是不是很耳熟。
实则中国的“香严寺”不只一家,在辽宁的千山、山西的离石,浙江的台州,甚至宝岛台湾都有,可谓遍布中国的中西南北中。
却唯有河南淅川的香严寺堪称“魁首”,它竟有何过人之处?
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境内的香严寺,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地带,东与丹江大观园隔河相望,西与道教圣地武当山咫尺为临,南接湖北太极峡景区,北临峡谷精品坐禅谷。
让我们将时间的回拨到千年前:公元714年,大唐“开元盛世”序幕拉开,禅宗六祖慧能的五大弟子之一释慧忠,来到邓州穰县临丹乡党子谷白崖山下占卜吉地,设立道场,在此讲经说法四十余年。
公元755年,慧忠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往京城共议国家大事,安史之乱慧忠“遁归”;于公元761-762年,慧忠先后被唐肃宗、代宗两位皇帝封为国师,阐述治国富民方面精辟要义。后代宗恩准淅川县白崖山建“长寿寺”一座,御赐新额“永镇山川”,且将该寺封为国家设置,并赐香严长寿寺长生田万顷。香严寺是唐朝两代国师、禅宗六祖慧能弟子释慧忠的道场!
公元840年,唐武宗李炎在继位前,深恐光王李怡与他争夺王位,不断加害光王,李怡为躲避武宗的杀害,来到香严寺削发为僧,避难七年,后即位称宣宗皇帝,他更名李忱,是唐朝十六代“小太宗”皇帝。他在位十四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在香严寺的藏经楼内,有一块十平方米的灵气宝地,俗称“消灾宝地”。至今依旧流传着一个“神奇传说”。
相传唐宣宗李忱在香严寺避难时,武宗曾两次派兵围攻香严寺要杀他。
在公元843年,当盗寇追来,慌不择路的李忱,掉进这块深谷,谷口忽升浓雾,遮住视线,此时众僧感到,盗寇溃逃。李忱保住一命,当他想要出来之时,这块地壳托着宣宗徐徐升起并高于地面,众僧诧异,齐跪贺宣宗蒙宝地灵气的庇护才得以平安,宣宗当即焚香祭拜,并称此地为“灵气宝地”。
而这块宝地中间高四周低,不论人们怎样挖,它都会自动往上长,目前已成龟背形式。
李忱发下心愿:我以后得帝,愿做香严寺的保护神,因此在清朝雍正十三年碑文上记载着这一段话:“由是天下精蓝皆以关夫子为寺院护法,香严寺则以唐宣宗代之护法”。
故而她是全中国唯一一个皇帝(唐宣宗)做护法的寺院!也是有历史记载一朝皇帝出过家的寺庙。
现在的望月亭,就是李忱,在夜深人静时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身为沙弥的光王,常常昂首注视苍天明月,寄托着对黎民百姓的忧思和治国理民的思索之地。
区别于其他建筑,望月亭是典型的南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因为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香严寺把道教的建筑、南方的艺术风格与佛教融汇一起,浑然天成。
重檐硬山卷棚式,上覆灰筒瓦,檐下设置三踩斗拱,外观高阁飞脊,内看一层外观两层,它不用铁钉,完全用木料、拱圈、斗拱卡建而成,这体现出南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反映出香严寺的独特之处。
这个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的寺院,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宋、元、明、清各有重修,鼎盛时期,各类古建筑房屋达437间,院墙700余丈,素有“万顷香严”之称。
香严寺原有上、下两禅院,所以她是全中国唯一一个“一寺两禅院”。上寺在白崖山丛之中,下寺在山麓丹水旁,两寺相距约15公里。但下寺在20世纪60年代末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蓄水而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之中,高达十几层的两座唐代琉璃塔在水库淹没时被全部炸毁,如今仅存上寺。
现存建筑141间,更拥有中原的“三绝一宝”,木雕、石雕、砖雕工艺为“三绝”。木雕480余幅,砖雕480幅,石雕520幢,内壁画共计780平方米,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大雄宝殿内,有古代原型壁画为“一宝”,是香严寺的无价之宝,系明朝时期所画,均为《朝元图》,总面积403.93平方米,这种壁画反映出佛教、道教合二为一的精神文化。像这样大型壁画在国家有三幅,山西永乐宫、甘肃敦煌、淅川香严寺。这三幅壁画可以相媲美,所以说这幅壁画是国家最珍贵的文化遗产,香严寺的无价之宝。
如今的香严寺坐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西岸,四周有32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群山环绕,苍松翠柏,又有三百多亩的秀竹茂林,环抱古刹。正可谓:寺中有园,园中有寺。
在历史上经过大唐春风的沐浴,元末战火的洗礼,明朝佛光普照,清康乾盛世的惠顾,香严寺虽被损毁,现有房舍全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但它虽陈旧,却古香古色。
等待夕阳,寻一处山间茶室,不急不缓的啜饮一杯清茶,耳畔是暮鼓禅音,心底那块温柔的脆弱也在刹那间如流水一样倾泻而出,涌进去古刹的各个角落。
来源:转自沐橙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