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两岸,隔水相望着两座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和香港,多个通关口岸,方便快捷地连接了两地的经济与生活。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罗湖口岸,是连接香港与内地的第一口岸。
罗湖口岸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1914年,罗湖口岸的前身罗湖税关分卡就已是中国内陆与香港重要的连接通道。1950年,罗湖口岸获批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是改革开放前深圳唯一的陆路口岸。从那时起,罗湖口岸就成了新中国的“南大门”。
在杂草丛生的深圳河岸边,十几名边检战士用木板搭起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将“广东省公安厅边防局深圳检查站”的牌子挂在了门框上,这就是罗湖口岸最初的样子。20世纪60年代,罗湖口岸年均旅客流量就达到了80多万人次。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圳的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口岸经济带迅速发展起来。
1986年,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建成,首次采用了出入境分层验放;1988年,我国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查通道启用;2005年,罗湖口岸在全国率先启用港澳居民自助通道查验,于2007年开通内地居民自助通道查验,于2017年开通“L签”团队旅客自助通道查验。
通过罗湖口岸这扇窗,我们的视线可以穿越历史,一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不断加速的对外开放步伐,快速发展腾飞的中国经济,以及边陲小镇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深圳奇迹。
综合自南方+、人民网、经济参考报
海报: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