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脱贫攻坚)
×
初冬,来到位于轿子山下的禄劝县转龙镇大水井村委会多挪村,清晨寒意虽渐浓,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村民却热情洋溢地谈天说地,再加上墙上彩绘“邻里多份关爱乡村多份和谐”的图案,处处彰显温暖和谐友爱的文明之风。
多挪村是一个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的高寒山区彝族村,因为连续11年无诉讼案件,成为昆明市辖区唯一一个政府立项社区社会治理示范点,并被称为“无诉村”。
为什么这么和谐?“都是乡亲,难免会产生牛吃庄稼猪拱菜、张家鸡跳李家槽的问题,矛盾肯定无法避免。”张廷恩说。张廷恩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村中最有威望的彝族长老之一。他介绍,“无诉”源于德治理念。多挪村民风淳朴,村内亲情交织,邻里关系和谐。在多挪村,各类矛盾纠纷大多还在萌芽时期便通过“道德评议会”的方式在村内化解。与别处不同的是,根据彝族传统民俗,多挪村“道德评议会”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老参与,以彝族长老的威望将矛盾化解在初期。
“道德评议会”上,一块展板、几把椅子,村民聚在一起,各自摆摆理。道理摆在台面上,长老做做工作,听听大家的说法,梳理一下矛盾,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赢了官司输了感情”是评议时经常宽慰大家的话,常常不过半天,两家的矛盾就烟消云散了。
“转龙镇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依托多挪村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发扬,强化德治教化,打造‘善品牌’;注重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引导村民自发形成良好家风。”转龙镇党委宣传委员吴荣华说,转龙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重点推行具有当地彝族特色的“彝族长老习俗调解制”“断处观”矛盾纠纷调解规则,由“彝族长老”“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采取道德教育与行为谴责相结合的方式,使犯错者深刻反省、悔过自新;依托法治驿站、“老张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平台,积极探索利用法律与村民习俗相结合的方式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提升乡风文明。
<END>
感谢阅读
来源 丨昆明日报
记者丨任翊翔
统筹丨张星宇 杨阳
编辑|刘会芳
一审|张进松 达娃·梅朵
二审|熊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