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者,北方之巨镇也。尔其岗峦纷纠,根底盘薄,或壁立或砥平,傍匿千岭,下括众壑。珍禽奇兽,益虞之目骇不能名;芳草甘木,桑弘之心计莫之数。”大茂山为古恒山,又名常山,其峰为神山尖,俗称“奶奶顶”。《水经注》称为玄岳,又称镇岳,即北岳镇山或并州的镇山。因恒山上寺庙众多,为神仙所居,故又称神仙山。
提前做过攻略,满怀期待。从主城区出发,沿沧榆高速一路向西,向北经过涞曲高速,再走一段曲阜唐交界处弯弯绕绕的山路,就到古北岳的山下了。
沿着山路向上,像是探险小队觉得什么都新奇,在经过老龙潭时,被哗啦啦流淌的清澈溪水治愈,而这种快乐,又在到达山顶看到奶奶庙时拉满。
庙位于奶奶尖,即大茂山主峰,其附近曾建有许多庙宇,现在山顶仍有三霄圣母殿、岳王庙、关帝庙等 20 余处,主要寺庙为安王庙(北岳恒山神唐时称安天王,宋时称安天元圣帝)和奶奶庙(天仙圣母庙)。
奶奶庙建在顶峰约有一亩大小的平地上,它又称天仙圣母庙、三霄圣母庙。庙内供奉的是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女神。三霄圣母为道教女神,主司生育、护佑儿童之责。当地村民把三霄圣母分别称为大奶奶、二奶奶和三奶奶。每年农历三月十三至十五是奶奶庙会,这期间,邻县,以及内蒙、东北、山西等地的香客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上香、还愿。
北岳恒山峰顶建安王庙,供奉北岳恒山神,是很自然的事情,建奶奶庙则为许多人所不解。唐县大岭口行宫民国十二年 《重修大岭行宫碑记》中相关记载解释了其中缘由:“神仙山一名奶奶尖,因山尖上有天仙圣母庙故也。天仙圣母居北岳恒山,余初不解其何故,后即先天八卦思之,正北属坤,坤为圣母,坤母即圣母也,坤母居北,卦属先天,故先天坤母亦可称天仙圣母。”
奶奶行宫庙曾在战争中受损,后又被全部拆毁,现仅复建了正院正殿。原庙西侧还有大片院、殿,断垣残壁犹存,可看出当年的巨大规模。
庙内现还保存着 6 块古碑。其中最早的立于道光三十年(1850 年),据碑文记述,唐初始,建圣母庙于古北岳主峰顶,明朝万历年间在主峰脚下始建行宫庙。道光年间在旧庙西北数十步之遥,新建圣母元君正殿三间,两耳殿、过殿五间、禅堂、茶房数间。光绪十二年(1886 年)立碑提到,每年三月二十日(阴历)天仙圣母庙庙会都能收到大量供奉。
神仙山主峰奶奶尖及其附近曾建有许多庙宇,现在山顶除奶奶庙,还有岳王庙、关帝庙等 20 余处。顶峰迄今仍保留着残碑约十块,其中最早为明代的。登上奶奶尖,可以足踏涞源、阜平、唐县三县;俯瞰大地,定州塔、王快水库及西大洋水库尽收眼底,顶峰庙宇给人以天上宫阙之感。
大茂山古称恒山,其历史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舜曾经到恒山祭祀。汉文帝时,因避讳缘故,恒山曾改名为常山。汉武帝时,在河北曲阳设立北岳祠祭祀。汉宣帝神爵元年(前 61 年),诏封五岳,其中以恒山为北岳。北魏宣武帝时,始在大茂山之南的曲阳县城建北岳庙,之后历代多在北岳庙遥祭北岳,古北岳沿称至今。
文人墨客很早就对周秦时代即已命名的古北岳恒山有许多吟咏和记述。东汉班固(公元 32—92 年)《冀州赋》:“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而高游。”金朝元好问(公元 1190—1257 年)《北岳》:“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
在大茂山区域内,不但主峰上建有奶奶庙,而且在主峰的周边地区还建有多座天仙圣母行宫庙。阜平县的炭灰铺奶奶庙、东古道奶奶庙,唐县的大岭口行宫庙、蟒拦行宫庙,涞源县的桑树堰行宫庙等,虽名称各异,实则均为天仙圣母行宫庙。
涞源县桑树堰清道光《重新修建南尖行宫碑记》载有:“盖自先唐尉迟奉敕褒封以来,神主感通,与山之蔚秀,固历代流传,于今为烈者也。……东西马家庄村,居广邑西南一隅,正在神山脚下,每岁三月二十日,凡本邑善男及邻邦信士进香还愿,皆齐集马家庄,然后朝顶。奈峰高路险,偶逢风雨则不能朝山,此行宫之设立所不可已矣。然建立行宫,亦岂自今日始哉,咸考向时碑记,乃创自明万历年间。”由此可知,各处的天仙圣母行宫庙是为方便善男信女的朝拜而建立的。
苏轼与北岳恒山也曾结下不解之缘。宋元祐八年(1093)十月至次年(绍圣元年)四月间,苏轼权知定州,任上不到一年,三次到曲阳北岳庙祭祀北岳恒山并做祝文,亦曾乞降度牒修葺北岳庙。
“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苏轼一生非常喜欢酿酒,对酿制方法及原料颇有研究。定州任职期间,以大茂山松脂作为原料,酿制松醪酒,又作赋咏酒,谓之《中山松醪赋》,成为千古绝唱。
苏轼还曾于大茂山得雪浪石,黑质,白脉,内涵水纹,似有白浪翻滚之象、波澜壮阔之势,奇妙至极,称其“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另据《恒山志·物志》载:“宋定州守苏轼得石于恒山,黑质白章,状如雪浪。凿石盆为芙蓉形以盛之,刻铭于上。今在定州文庙前。”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风声中传来的的千百年历史,大茂山的红色文化也极浓厚。抗日战争时,大茂山南麓为抗日根据地,著名的“神仙山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晋察冀军区党政机关,北岳区党政机关晋察党委、行署、晋察冀日报社、画报社、抗日救国联合会所属工、农、青、妇、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合文艺学院、抗敌剧社、白求恩学校及国际和平医院等都曾驻在此地。
大茂山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绚烂,一文难以言尽其厚重。倒是山下老龙潭那一汪碧水,可爱得很,让人浅尝即知其真味,沁心爽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