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就是一个文化历史的载体
一座桥体现着一方的民俗民风
郑州的大小桥梁现已超过了500座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座桥
他们一座古老,一座现代
穿越郑州的百年历史
我们通过两座桥的对望
来感知郑州的前世与今生
惠济古桥
△李新华 摄影
△视频源自郑说广播
在郑州北四环外的惠济村
藏着一座郑州最古老的“石拱桥”
惠济桥
野店山桥送马蹄
白沙青石洗无泥
泊船秋夜经春草
明日看云还杖藜
乾隆十一年《荥泽县志》中
咏有惠济桥的诗句
如果不是桥面上留下的车辙印
很难想象出
如今如此静谧的桥梁
昔日是多么的繁华
虽然现在已看不到当年繁荣的模样
但是历史遗存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据清乾隆《荥泽县志》中记载
“荥泽八景”所描绘的《惠济长桥》图示
此桥两侧各有6根望柱和6块石雕栏板
桥中孔券顶刻有狮兽面像
桥两端建有壮观的桥门楼
造型设计别具一格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遥想当年
水运和陆运交汇于此
桥上马蹄声声
桥下船舶如织
这座桥
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承载了郑州的独家记忆
这座桥
是城市文化的“古名片”
是历史的年鉴和文化的结晶
郑州鼎桥
△马健 摄影
△视频源自郑说广播
在郑州北龙湖畔
有一座引水渠桥
它的整体造型是一个“鼎”字
被人亲切的称为“郑州鼎桥”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器物中
似乎没有哪种器物能像鼎一样
沿用时间自古至今
被赋予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含义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杜岭方鼎
在《重读郑州》一书中
著名文化学者阎铁成
对郑州鼎文化给出了解读
郑州是中原文明核心所在
是鼎的发源地
郑州独一无二地完整演绎了
中华鼎文化发展全过程
彰显了在创立中华文明中
郑州的奠基地位
从9000年前的陶鼎到现在
以“鼎”为造型的引水渠桥
是传承
是延续
是创新
这座桥
代表城市的传承与发展
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
这座桥
是城市画给未来的一幅地面“蓝图”
书写着郑州的时代传奇
这座桥
隐藏着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鼎盛中原
未来可期
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
也是城市发展的象征
更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
通联着几代人生活回忆
郑州的桥也是如此
桥的两端一端连着过去,一端通向未来
它们有故事、有特点,很壮观、亦很美丽
具有实际的交通功能
也不乏美感与品位
它们甚至是一件艺术品
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见证
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
实现统一于协调的复合型景观
是郑州人不可或缺的城市空间画卷
主办‖ 郑州市委外宣办 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 王海萍 周颐光
来源‖郑说广播
转载请尊重来源 ,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