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啊,在东北流传着“东北三大怪”的民俗,那就是“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个孩纸吊起来”。听起来着实有趣,可惜许多年轻人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
蜀黍在东北长大,从小就耳闻目染,再加上母亲是满族,所以从骨子里就对与满族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兴趣。比如沈阳故宫、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蜀黍都曾去过数次,在那里都可以觅到满族的许多习俗。
蜀黍最感兴趣的就是沈阳故宫的后宫,那里虽然是皇宫,却与满族民居一脉相承,看起来格外的亲切。
比如说沈阳故宫中唯一的一座烟囱,就是典型具有满族特色的“跨海烟囱”,烟囱满语称为“呼兰”,“烟囱立在外”是满族民居所独有的一种排烟形式,其建在屋侧,通常高过屋檐数尺。
满族的烟囱之所以放在屋侧而不是置于房顶,一是为了建筑方便,二则是为了防火。我们都知道满族民居屋顶为苫房草铺就,如烟道在其上,冒出的火星一旦落在草上,极易引起火灾。
满族民居讲究“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矗在地面上”,沈阳故宫的后宫一样都不少。同时,在清宁宫院子南侧,也矗立着满族祭天的神杆“索伦杆”。“索伦杆”为满族祭天所用,祭天时,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供乌鸦、喜鹊享用。
看满族民居,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地方,那就是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出生地。那里的建筑与沈阳故宫不同,那才是满族人民所居住的地地道道的满族民居。
满族民居房屋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俗称口袋房。目前东北农村的房子绝大多数都保持着这样的特点。无论是正房还是厢房多为3间,门在中间那个屋子里设有厨灶和磨盘,门都是向外开的,过去是为了防止野兽撞入,我们称之为“外屋”。
满族口袋房屋最重要的设施当属“万字炕”,我们东北人管它叫“大火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漫长,火炕成为世世代代坐落在这里的满族民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占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东北人都知道“炕头”最暖和,要给长辈和客人睡,“南炕”最尊贵,也是长辈和客人睡的地方。
东北三大怪中“姑娘叼着大烟袋”最令人称奇,现在很难再见到了。由于自古东北土地肥沃,很适合烟草种植。满族人民的豪爽个性,过去大姑娘叼着大烟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养个孩子吊起来”就是指把婴儿放在“悠车”里,一是便于哄孩子睡觉,二是防止大人不在时被动物叼走了,它发源于在东北最早定居的满族和蒙古族,稍微上点年纪的东北人对此都不陌生。
“窗户纸糊在外”,要把纸糊在窗户外面,过去通常要选用高丽纸,在糊纸之前,要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水浸湿,这层纸就起到了防晒、防寒,遮风挡雨的作用。
满族人民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大喜之事,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将建有东西厢房,这种建筑及布局就是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四合院”。您对满族民居熟悉吗?不妨说说您对它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