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约200米长的古街,不难找到“春风街21号”的门牌,门檐上,几根锈铁支着一块大红色圆形招牌,繁体写着“新豪华”,“新”字被一个爱心圈住。
掀开皮制门帘,时光突然倒流。
这间老舞厅已存在30年,门票从4元涨到5元。在长沙城激荡变迁最为热烈的区域,一些中老年人走进这方懒洋洋的舞池,和自己最熟悉的岁月共舞。
天黑了,“新豪华”招牌亮了
18点52分,一对50岁左右的男女出现在新豪华舞厅大门口。女士用很粗的头绳紧紧箍住黑发,身穿深蓝色长棉服,棉服下露出渐变紫色的裙摆,点缀着亮晶晶的闪片,男士穿着不太合身的深灰色中山装。两人左右张望着,慢慢往前踱步。
“新豪华”的圆形招牌亮了。
他说,舞厅每天有三个时间段营业,分别在早晨7点、下午1点和晚上7点,每次营业两到三个小时。
拨开皮制遮风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头顶的LED蝴蝶灯和投影灯投射出原始的蓝、黄、红、绿,随音乐节奏在木地板上交织、移动、层叠。
这里没有声嘶力竭的喊麦,没有跳跃变幻的激光束,没有震耳欲聋的重金属,音响里播放着年轻人叫不出名字的歌曲,歌手“老范儿”的《下辈子再爱你》可能已是最靠近现代的曲目。
欢迎四方来客,来者皆有故事
老李在这边工作了一定年头。坐在检票椅上他腰背顺直,手里攥着一摞门票。身上的西装显得不太合身,走台阶亦是一跳一跳的。今晚过去他是检票员,明早过去他就成了DJ。散场后老李风风火火从DJ台上下来,冲着旁边正在收杯子、昨晚还是DJ的琦哥喊:“下次我给你放个十分钟的快三曲!让你挑战一下!”
当问到快三有多快,老李眨眼:“跳三四分钟正常的。跳十分钟,不可能!”
他姓蒋,从杭州过来,第一次来这个舞厅。他很喜欢跳舞,会专门去上培训班,去到哪个城市就会去找那个城市的舞厅。找的方法也很简单——地图上搜索关键词。但今天没带跳舞的行头,不好意思邀人家,只好独自解闷。但找舞伴也不是个随便的事。“你别看我个子不高,身板瘦小,但我对舞伴可是很挑剔的。”会看对方的舞技、形象还有气质是否投合。而被问到自己舞技,老蒋借他人之口表示:跟我跳过的,诶~都说不错、很好。
而刚从舞池里走出来的华哥,左手抱住膝盖,右手端起搪瓷杯啜了一口茶水。他告诉记者,自己五年前从湖北荆州老家来到长沙开店,店面就在万达广场。“我这个年纪不上不下,不好交朋友,还是有点寂寞。”他说,舞厅里放的歌很好听,“是属于我们的歌。”
“我花钱找了一个教练,我现在还不太会跳,只会跳两支舞。”华哥把手机开锁,亮出500元的支付记录,这是他交的学费。
跳舞成生活的一部分,散场之后回归各自生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舞厅文化在现代都市里看似没有了痕迹,其实仍随着亲历者的爱好习惯而保留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圈层。
新豪华舞厅亦经历过那个“巅峰时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是长沙现今最老的舞厅之一。除了所处位置,5元一位的进场票价也点明了它的市井基调。它每天开三场,上午7:00-10:00,下午1:00-4:00,晚上7:00-10:00,每场一般不下百人。
说起这个地方,在此工作的老肖也好,跳舞的男士女士也好,都说是来运动身体,“跳舞开心哪,踩着那个节奏点啊,蹦嚓嚓蹦嚓嚓,每天跳跳开心开心,开心了身体就好了不。”当然除此之外,跳舞亦可以展现舞姿,新旧人群亦来来往往,舞厅也是大家的社交场合。
有人在寄存柜台拿回自己的衣物,还有人站在台阶上系皮带。在白炽灯光下,女士们抹了粉和口红的脸显得特别白,亮闪闪的。
拨开门帘,他们前前后后从卷闸门下走出。春风街里的居民已经回到家中亮起了灯,但巷子里依然黑黢黢的。
没过几分钟,他们就都隐匿在黑暗的街巷中。抬头就能看到周边密集的现代高楼,景观灯持续而有力地闪烁着。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实习生吴陈幸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