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晴。立冬日。
2021年的这场雪,比2002年的来得早了不知有多少天。
记得去年的今天,也日立冬日,我还与小伙伴一起,跨着小摩托,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畅游了一次我们当地的“珠穆朗玛峰”——西大池,揪了一下秋天的尾巴。
而今年的立冬日,却被冻成了一条被剪掉了绒毛的小狗。
午饭后,收到通知,让晚上去看电影《长津湖》,单位包场,地点在本地最好的影院。
晚饭后,天更冷了。我很有仪式感地悄悄脱掉一件内衣,随同家人一块儿向电影院走去。
这些年来,我都没有看过电影了,但今天的《长津湖》我是欣然要去的。因为心中有一份情怀,想去体验一下长津湖的“冷”。
来到影院门口,单位已经有人在组织签到了,并为没有戴口罩的人补发口罩(我们这儿的疫情防控还显得宽松一些)。
我算是到得比较早的,除了几个小孩儿,还没有成人。第一次进入高档、豪华的现代影院,我还是感到很新奇的,那种屏幕、那种座椅、那种台阶,都让人惊叹不已。
这时已有人进来了,都找的是正中位置落座。我也就挨着他们坐下了。最后,三百多人的放映厅大约坐了多一半人吧。
影院内的暖气太暖和了。人们不得不纷纷脱下外套。我在家中已脱了一件的,但还是感觉太热,也脱下了外套。
电影准时开始。我被开场的画面震撼了,果然非同一般啊。可惜,出现的那明星演员啊,我一个都不集训。
但是没过几分钟,一种眩晕的不适感来袭了。屏幕太大,距离太近,画面又闪动切换太快,我开始头晕目眩了。
我赶紧换到最远处也是最高处的最角落里的座位上,感觉稍微好了一点儿。
不得不说,《长津湖》确实是大手笔、大制作,但总觉得不是我心中的样子,那特效、那音效、那混乱的镜头、没有情节的故事情节,都是我无法接受的。
影厅里的观众都看得精精有味、聚精会神地。我身旁的一位年轻妈妈还在艰难地解答着小孩子的一些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我又被纷繁紊乱的画面搞得头晕目眩了,有点儿想离场。
但我还是支持着。
近3个小时的电影,谢天谢地,我终于熬到了“谢谢观看”的时刻。
我不想诋毁这部电影的优秀和它那么辉煌的票房,但我不能接受现在的这种娱乐氛围和方式。看来是还是我的原因吧。
真是与社会脱节了,真的是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
要说我对我国的革命战争历史还是情有独钟的。我最佩服和受感动的红军长征和抗美援朝的历史,因为那两段战争的双方力争太不对等了,是蚂蚁和大象的对决,相差好多个量级啊。然而最终是弱者取胜了,多么的不可思议。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为《长津湖》喝彩吧。
曾几何时,我不愿意看电影了,真的没在看过了。感觉是有了电视机以后吧,人的思想境界发生了变化,一些娱乐风味也不合口味了。
遥想当年刚脱下开裆裤时,为看一场电影,提着灯笼,打着火把,翻山越岭,能跑几十里路,就为撵一场电影看。
当时,一个区才有一个电影放映队,它们会定期轮流到各个公社为社员同志们放电影。闻听说要看电影了,半下午心里就像有猫抓一样的急不可耐了,但“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必须等到天黑,把牛儿关进圈了才能飞奔到放电影的地方。好多时候,都赶不上开头的“新闻简报”。
那个时候,只有通过“新闻简报”才能看见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和领导人的活动情况,当然已经是半年之前的事情了。
一场电影要放几个胶卷,放完一卷,放映员要换片,期间还有公社领导的讲话,我们又听不懂,也不想听,就想着放映员赶快放下一卷呢。
现在呢?多么好看的电影都不想看了。这是为什么呢?
哎,老了,踏不上时代的节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