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多古城,江南多古镇,而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方则会看很多的土司城,土司是什么呢?其实是我国古代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管理制度及一种官衔,而土司城(府)则是土司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之处,其等级大约相当于巡抚、县长级别,所以西南地区曾经有很多的地司城,但目前保留下来的并不多,其中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土家族土司城当属位于湖北恩施的土司城。
土司城楼
进入恩施土司城,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土司城楼,这城楼又称为土司朝门,是展示土司威仪与功德的纪念性建筑,也是土司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整座门楼外观古朴、庄重,飞檐翘角,颇具气势。
土司城的门楼高约25米,共有四层,是一栋传统的榫卯结构木建筑,高大壮观,结构精良,布局精巧, 门楼前方有两座雕像,左右相对而立,称为“天王送子”,右侧墙上有三幅壁画,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门楼的柱础、门窗都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内容多为戏文及民间传奇故事。值得一提提一的,整座门楼还隐含着许多奇巧而又寓意双关的数字,比如门楼高4层、12根柱、24根梁。寓意为一年中的4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还有门楼屋顶上数只蝙蝠拱托着一枚古钱的装饰雕塑,它叫"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钱就是那枚铜钱了。真算是无字胜似有字,于无声处说吉祥了。
风雨廊桥
进入门楼之后,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仿古风雨桥,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 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风雨桥。这里虽然没有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却也游客歇息、聊天、摆龙门阵的绝好地方。
廪君庙
走过风雨廊桥,继续前行,左手边便会经过一幢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这便是土司城的廪君庙了,建筑坐西朝东,雄峙山腰,气势雄伟。庙宇旁有一块巨大的山壁,上面描绘着一幅幅壁画,这些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谓之“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
九进堂
过了廪君庙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恩施土司城的核心建筑群——九进堂。所谓九进堂,相信大家从字面意思便可以理解,整个建筑群一共有九进(层)建筑,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每一道门后都藏着动人的土家人的故事。
据相当资料介绍,九进堂里面一共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总的进深为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
穿过一进又一进古朴的建筑,虽然没有故宫的金碧辉煌,却也古朴典雅、雕梁画栋,木雕、石雕十分精美,虽然岁月远去,但每一扇门,每一个窗,每一个房间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轻轻的触摸,细细的品读,仿佛曾经的繁荣与喧闹仍依稀可见。
沿着木梯而上,最后站在九进堂的最高处,凭栏远眺,恩施城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一座雄伟巍峨的皇城,不愧“土司皇城”和土家族故宫之名。 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左右对称,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
土司城城墙
穿过最后一进城楼,后面便是一条长约2320米的城墙,当地人亲切的称为恩施长城,这条长城依山取势而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戍守、防护,城墙上还设有瞭望台、烽火台,危机之时,会燃狼烟预警,现在则成了游客观光、散步的好去处。
恩施长城的两处高地各建有一座塔楼,分别是土司城的钟楼与鼓楼,不知算不算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土家族、苗族曾经都生活在中原地区),钟楼内悬挂着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土家族沧桑历史。以前站在钟楼上可以俯瞰整座土司城,但是现在周边植被越来越茂盛,钟鼓楼上已看不到土司城的全貌了,最佳的观景点还是在九进堂的最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