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欣欣向荣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旅游 天眼新闻 2021-11-11 10:41

原标题:贵州:文旅欣欣向荣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自2016年“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2020年“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意见发布以来,贵州积极主动打造“双一流”旅游目的地。11月11日,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暨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芳表示文旅行业发展的欣欣向荣为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旅项目建设方面——

2020年累计发布文旅招商引资项目2991个,签约项目913个,开工项目1026个,投产项目836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66个文旅项目纳入省重大工程项目,144个旅游创新发展项目纳入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截止目前,全省有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31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8家。全省有旅游度假区37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乌当区、百里杜鹃管理区、雷山县和荔波县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获得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通过国家5A级质量景观评审;百里杜鹃管理区、万山区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45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并列第二位;贵阳市、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铜仁市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安顺荣获“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全域旅游目的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优秀组织奖和2020年国际山地联盟“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奖”。

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仅2020年便有200多个文化旅游+农业+林业+体育等融合项目有序推进;26个文旅农商融合示范项目加快实施;55个温泉旅游项目推向市场;12条索道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机场、进高速服务区、进游客集散点有序推进。

新增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农家乐经营户超过1300家,总数超过3300家。推出十大研学基地、十条长征旅游徒步线路、十大康养度假旅游基地、十大民族特色美食、十条夜间文旅消费集聚街区、十大特色民宿、20家长征路上好民宿和100个游客最喜欢的特色旅游商品。成功举办“农行杯”第二届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联合农行累计发放“乡村旅游e贷”78.72亿元,惠及5.5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多彩贵州风”巡演入选2020年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借助北京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平台,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获得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贵阳市、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指导各级文旅、扶贫部门做好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认定和管理。支持192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83家工坊共培训非遗传承人群5000余人(含订单式培训),主要培训项目要刺绣、织锦、银饰、蜡染、竹编等,在有效提升群众技能同时,参与订单生产,直接获得增收。

文旅宣传推广方面——

2020年赴文莱、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展2020“中国文莱旅游年”及“中国马来西亚旅游年”推广活动。组织贵州文化艺术代表团赴德国、英国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演出宣传活动。完成贵州旅游英文、日文和韩文的网站建设和运营,参与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阿里巴巴集团联手举办的新文旅大讲堂“怎样在日本讲好中国故事”的在线宣传活动。

举办网上大型的贵州旅游说明会,策划开展了“贵人黔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了10大主题的100条精品旅游线路。上线1800条贵州安心跟团游产品、200多条贵州自由行产品。赴杭州、南京、广州开展“多彩贵州·度假康养胜地”2020年避暑度假旅游推广活动,赴乐山、重庆、深圳、成都、长沙开展了“多彩贵州·度假康养胜地”2020年秋冬季度假旅游主题推广活动。实行了景区门票减免等旅游优惠政策。通过携程、多彩宝、一码游贵州平台发放多彩贵州文旅消费券。

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会推动多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特别是第十六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全网共播发相关报道突破2.9万条,中央重点媒体共刊播报道190余篇,总曝光数超过13.5亿次。

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

贵州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世界文化遗产地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3200多处;各类博物馆100余座。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侗族大歌》《石阡说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3项159处,省级非遗名录达628项1025处,市州级名录1000多项,县级名录4000多项。国家级传承人96名(去世13名),省级传承人623名(去世53名)。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个。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等资源,切实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坚持传承好红色文化,8处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持续利用“三线”文化,发挥好160余处现有三线建设文化遗产,通过“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记忆。建设推出六盘水三线博物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中航工业“三线建设文化园”等承载“三线建设”历史记忆的园区景点。着力保护好传统文化。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以茶马古道、赫章可乐遗址、宁谷遗址等保护利用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大对修文阳明文化园建设,组织开展阳明文化研讨,培育阳明文化研学旅行,强化“知行合一”理念的阐释倡导和传播,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

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建成投用。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公共文化网络初步建成,完成7490个贫困村的文化设备配置,完成三个民族自治州1909个村文化设备配置,提档升级50个贫困乡镇、100个贫困村、100个安置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全省94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42个管理单元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均实现免费开放。基层文化队伍总计18.2万人,每年完成500场以上的公益演出。毕节市七星关区图书馆等5个单位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颁布了《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条例》。

艺术创作生产方面——

聚焦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作作品1万余个,《腊梅迎香》《村里那些事》《锦绣女儿》《出山!》入选中宣部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雄关漫道》等6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天渠》入选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夫妻观灯》入选2020年国家新年戏曲晚会。

《多彩贵州风》共计演出4000余场,接待观众350万余人次。共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400余场,有效奠定传统戏曲在校园观众基础。设计制作“多彩贵州”彩车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并获得“华美奖”,成功举办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贵州分会场演出。每年开展景区(点)驻场文艺演出、宣传促消费扶贫文艺演出、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等惠民演出活动数百场。

文旅市场整治方面——

持续开展文旅市场综合整治行动、“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和满意旅游行动,对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诱导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出动执法人员8.9万人次,责令改正164家,立案调查330件,办结案件434件,罚款金额244万元,停业整顿17家次,取缔43家次,吊销许可证3家。

文旅政策法规和行业改革方面——

通过了《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和《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目前,正在推动《贵州省全域旅游促进办法》的立法工作。出台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起草报审《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开展《贵州省全域旅游促进办法(草案)》的调研起草工作。扎实推进35个文化旅游省级地方标准的执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活力。制定印发《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曹雯 赵相康 陈江南

图/旷光彪

编辑 李劼

编审 王璐瑶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